第三十二章:一言改天換地

當冬天過去之後春天到來之際,漢軍終於出兵了。如果不是冬天太過寒冷非戰鬥減員太多的話,冬天就出兵了。

七十萬大軍,放在一起行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一個人能夠直接指揮多少人?

有的人說,你讓我指揮一個人我都忙不過來,比如照顧我兒子的時候,他一會兒要騎大馬騎在老子的頭上駕駕駕,一會兒要吃水果,還讓老子給他削好皮洗幹凈喂嘴裏,一會兒還要看電視,簡直就是個大爺!

老子不伺候了還不行嗎?

也有人說,一個有天賦的可以同時指揮好幾十人!

但常理而言,一個普通人最多也就粗略的指揮二三十個,人數更多就只能通過規章制度,通過熟人或者通過提拔小組長的方式,讓這些小組長來管理眾人,而自己負責管理小組長。

上過學的都知道,操場上學校數千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主席台上的主持人以班級為單位管理學生,調整學生們的位置。

當他的命令傳達下來的時候,班主任讓班長學習委員課代表等人管理學生,命令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傳下來的。

而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兒就是組織!

學會了這些,學會了如何組織人手如何管人,回到古代你就是第一流的兵法大家!

學生們其實是很好管理的,因為他們分的清左右,也能夠分得清班主任的命令內容,不會出現班主任讓學生們往東,他們集體往西的局面。真要是出現了,那就該開家長會了。

可是漢軍呢?

底層士兵是不識字的,由於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的緣故,很有可能出現一些比較尷尬的局面。

兩千人級別的校尉是個北方人,他的口音是正宗的燕趙之音,手下的軍司馬卻是南方人,一口南方軟語,壓根兒就聽不懂他在說什麽!

而底下的屯長,有可能是中原人!

而最底層的士兵,更有可能來自於天南地北!

當然,這種局面其實出現的概率不大,因為漢軍的將軍們也不是傻子,他們會盡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

所以北地人和北地人在一起,南方人和南方人在一起,至於由此引起的地區歧視自然就無法避免了。

但是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當將軍們使用朝廷官話傳達一個命令之後,校尉可能就需要翻譯一下,將官話翻譯成大家都聽得懂的家鄉話。

然後扯著嗓子喊給屬下聽,但是但是但是十裏不同音!

大漢沒有條件普及普通話,有的時候軍官一著急,口音就變了,方言和官話夾雜在一起,誰他麽聽得懂啊?

如果人數只有數千人,這個問題還不算無解,充其量只是有些困難,但是當人數擴大到數十萬人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了。

所以盧植將軍隊按照來歷出生分成了前軍、中軍、後軍、左軍、右軍、衛軍、親軍這七支軍隊!

其中親軍指的是那三萬練就了罡氣的精兵,大多數都來自福地,戰鬥力是真的強,可是和其他士兵們卻也有著極為嚴重的沖突!

他們每天要吃肉,每天三頓飯,其他士兵在吃喝用度方面完全比不上他們,放在一起不打起來都算是好的!

前軍則是以涼州、關中之地的大漢為主,他們身體雄壯無比,身材高大,看上去就是好漢子,騎兵數目最多,而統帥前軍的將軍則是皇甫嵩這位正宗的涼州人!

今日前軍已經來到了官渡,這裏是一個大型渡口,眼前就是黃河,度過了黃河就是河北!

在如今的大漢,那種橫跨黃河兩岸的超級大橋自然是沒有的!

所以如今的黃河就是一條天然的防線,這一道防線足夠強大足夠兇狠,波濤洶湧,一般的小船根本就度不過黃河!

至於大軍大規模度過黃河,更是只能通過一些比較安靜的河段,這就導致只要堅守住這幾個特殊地點,無論你有多少人馬都過不了黃河!

……

河面之上,雙方正在交鋒。

皇甫嵩看了幾眼,就懶的再看了。

他是前軍主帥,麾下有著足足八萬大軍,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是騎兵,還是一人兩馬,行軍速度極快,所以負責遇水搭橋,開山鋪路。

可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在黃河面前都不夠看!

對面的水兵其實也不咋地都是新兵,但是他們船好,他們的船更大速度更快,上面的強弩也更多,己方的水兵還沒有湊過去,就迎來了第一輪打擊!

“燃燒彈,燃燒彈準備!”

聽著船長的命令,黃三便找到了一個一尺見方的圓球,這種圓球就是特制的燃燒彈,據說裏面裝的都是猛火油,一旦爆炸開來,可以將方圓三丈之內的地方,全都變成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