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人,時代變了

東出!

東出!

東出函谷關之前大秦是六國眼中的蠻夷,東出之後,大秦是天下之主!

這個口號已經將王鬥的野心,說的一清二楚!

不是清君側,而是東出!

與後金決戰之前,王鬥麾下有五萬步兵,一萬騎兵,決戰之後還有四萬七千步兵,九千騎兵,他麾下的死傷和戰果對比之後,這一戰可謂是極為輝煌!

這是一場真正的大勝仗!

當他率領軍隊從長城入關之時,遼鎮之中的軍閥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都在裝瞎子裝聾子,一個出來與之戰鬥的都沒有!

盡管誰都知道,王鬥此刻的舉動是違反聖旨的!

崇禎是讓他自己進京,不是讓他帶著軍隊進京。自古以來,但凡是京城以外的軍隊進京,都有可能演變出不好的結果。

一個不好,就會演變為董卓入京的場景。

簡而言之,軍隊也分為‘熟’軍和‘生’軍。

一般而言,帝國的中央軍就是熟軍。熟軍之中,軍隊基層都知道君君臣臣的道理,也明白朝廷的強大。

這樣的軍隊,如果主帥造反,根本就不用動用聖旨,底下的基層軍官便會主動幹掉造反的主帥。

即使一時被裹挾,也只需一道既往不咎的聖旨,即可瓦解軍隊戰意,讓軍隊再次效忠於朝廷,這就是熟軍,軍隊上上下下早已被朝廷馴服。

而生軍就是軍隊上下只知主帥,不知朝廷,不知皇帝的軍隊。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就是典型的生軍,他們可以視朝廷威嚴為無物,董卓讓他們砍殺大臣,他們就真的敢砍殺大臣,董卓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這就是為何,在原本的歷史上皇台吉入寇北京之時,袁崇煥想要帶兵入城,崇禎皇帝卻一直不同意。

因為袁崇煥一手締造了遼鎮軍閥團體,在遼鎮那群軍閥的眼中,袁崇煥說的話比朝廷聖旨還管用。

尤其是當祖大壽公開違抗崇禎聖旨,卻因為袁崇煥一封信又一次聽從朝廷命令之後,從那時起袁崇煥就必死無疑了!

一個生軍領袖,在後金圍城之時卻一個勁兒的要求帶兵入城?你想幹什麽?當董卓第二?

是不是入城之後,就要學習董卓廢立天子了?

你要是崇禎,你敢讓他帶兵入城?

至於說忠誠,這世上最值錢的是忠誠,最不值錢的也是忠誠,只要崇禎不是傻子,就不可能同意袁崇煥帥兵進城!

“東出,東出,這他娘的,難道真的要換一個天下?”

“誰知道呢,反正我們是沒法子,連八旗兵在野戰之中都打不過他們,更何況是我們?”

“是啊,說到底王大帥也是武人,他要是真能做上那個位置,咱們再差也不會比如今更差了。”

遼鎮武人的聊天內容,王鬥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在乎。遼鎮的那些軍閥,實力也就那樣。

“無恥反賊,吾必殺之!”

“哼,莽夫就是莽夫,竟然敢違抗聖旨?只需陛下一道旨意,便可擒之殺之!”

“我早就說過,那王鬥腦後生有反骨,是王莽司馬懿魏延一樣的人物,早就該殺了。”

這是朝廷大員們收到王鬥抗旨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所發出的感慨。

“遼鎮是怎麽回事兒?朝廷每年數百萬兩的遼餉,賬面上更是有十幾萬精兵,還有長城可以倚仗,怎麽一仗都沒打就把王賊給放過來了?”

“不好,王賊狼子野心,這是要直沖京城而來,當速速傳召天下,號令地方總督,前來勤王!”

“王賊倒行逆施,必死無疑。”

這是王鬥順利入關,遼鎮軍閥一動不動的消息傳來之後,京城大員的反應。

“兒啊,今日為父和你說些掏心窩子的話。這崇禎年也不知道是怎麽了,崇禎元年之時,陜西大旱,流民造反,後面是韃子,如今王大帥也起兵了。這今後的局勢如何,為父看不明白。你速速收拾細軟,回老家讀書去。”這是某位六部侍郎。

“幺兒,如今局勢很危險。京城之中,除了京營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軍隊,而京營被吃了九成的空餉,剩下的一成,也很多年未曾訓練的樣子貨,他們不可能擋住王賊。你速速回老家……”這是某位六部主事。

“天下即將大變,不過無須擔心,即使那位成功了,治理天下也只能依靠我們,所以諸位放心便是。即使是最壞的情況,也壞不到哪裏去。”這是某位內閣大學士。

“諸位,諸位,大帥東出,將改革天下,大帥素有大志,聽聞宣府百姓更是安居樂業,人人吃的飽飯,這是大仁,這是夫子也認可的大仁,為了這大仁,我們難道不應該拋棄個人榮辱,為大帥進城做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嗎?”這是某位年輕的翰林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