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心控術(下)(第2/2頁)

做完這一切之後,呂芳怡就坐在家中等待著調查科上門。

她很清楚,調查科肯定會順著這個線索找來,與她所推測的一樣,調查科很快上門將她帶走,帶到審問室中,呂芳怡按照計劃說了關於兇鬼殺人的謊言,並且控制了審問他的特工,她需要再一次的詭異自殺來證實自己的說法。

審問者當夜死去,呂芳怡按照計劃告訴了他們關於王天朝是當年殺人兇手的事情。

當然,這個王天朝是無辜的,他也是被操控洗腦的人。

馬延慶聽完,看向李雲帆:“你信嗎?”

李雲帆問:“信什麽?心控術呀?”

問完,李雲帆看向唐千林搖頭道:“我真的一點兒都不相信,我寧願相信有鬼,也不相信人可以用什麽心控術操控另外一個人,而那人還渾然不知。”

唐千林道:“我也不相信,但是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我們嵍捕在清朝初期就調查過這類的案子,證實的確有心控術的存在,但是這類的心控術分為兩種階段,第一種是不需要藥物,第二種是必須需要藥物輔助。我在呂芳怡那得到答案之後,埋葬了她的屍體,帶著剩下的疑問,我又去了上海,因為在上海有一個叫拜爾德的英國人,但他自己卻堅持說自己是什麽愛爾蘭人……”

拜爾德的父親在來到中國之後,就沒有離開過,他癡迷中國的文化,特別是異文化,也就是神秘文化,一直在致力研究。拜爾德受其父親的影響,從英國醫學院畢業之後,也回到中國一直在研究,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心控術”。

唐千林接著說:“我在上海的一個弄堂裏找到了拜爾德,拜爾德知道我是嵍捕,非常高興,我也將呂芳怡的事情隱去姓名告訴了他,征求他的意見,拜爾德卻告訴我,在西方,也有相同的心控術存在,只不過被西方的醫學家稱為——催眠。”

李雲帆道:“催眠?”

馬延慶點頭:“有所耳聞,聽說很神奇,可以控制人,關東軍方面也研究過,想用這種辦法逼供。”

拜爾德告訴唐千林,所謂的催眠術就是一種潛在的心理暗示,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和深度三種。

被輕度催眠者呈放松狀態,全身肌肉松弛,感覺到手足沉重,眼睛無法睜開,昏昏欲睡,無法說話或者走動,但可以清楚記得發生過什麽。

中度催眠則會讓人產生幻覺,失去部分記憶,感官能力減退,在清醒之後雖然不會記得之前發生過什麽,但不受催眠者的控制。

而深度催眠能夠說話,走路,和常人沒有區別,但會失去自制力和判斷力,絕對服從催眠者的心理暗示,催眠者讓他看到什麽,他就會看到什麽,讓他對什麽視而不見,他就會看不見,甚至還可以執行更復雜的預定命令。

“拜爾德告訴我,在西方醫學研究中發現,暗示是人類一種固有而特殊的心理現象。每一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他還說,這是一種人類對被控制的社會激動後發生順從反應行為的心理現象。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地在自我暗示和暗示他人。”唐千林說到這,頓了頓,又道,“例如說,安慰一個人,說一些話,這就屬於心理暗示,自我鼓勵,就屬於自我暗示,舉個實際的例子吧,很多人在一起,如果一個打哈欠,其他人也會跟著打,你聽到某種音樂的時候,會跟著節奏拍手或者是跺腳。”

反射學創始人,俄國人弗拉基米爾.米哈伊諾維奇.別赫捷列夫認為,心理暗示和口頭說服不同在於,口頭說服是從正面,將一個人比喻成房子的話,口頭說服就是敲門,從正門進入,而心理暗示是從後門悄然潛入。

從正門進入,屋主也就是被說服的人會不由自主去判斷你所說的話,是否是正確的,而從後門進入,則就直接回避了屋主的直觀判斷。

唐千林又道:“拜爾德告訴我,很早之前,在西方就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們將一個死刑犯帶到執行死刑的囚室中,告訴他,處死他的方式很殘酷,用的是割腕的手法,讓他流血致死。緊接著,行刑者當著他的面,拿出了刀,蒙住他的頭部,然後用刀在他手腕部位割一下,但控制著力道,並沒有割破皮膚,卻有刺痛感,緊接著將他扶在椅子上坐好,與此同時將溫水灌入一根細管內,通過細管將溫水慢慢滴在他的手腕部位,過了不到十分鐘而已,這個犯人就死了,解剖後的死因發現是心臟麻痹,也就是說,他自己通過心理暗示殺死了自己。”

馬延慶聽完道:“我明白了,你是想通過催眠術來問出康天吉是從什麽地方來的?”

唐千林道:“這是如今最保險,也是最保密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