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弓手(下)(第2/2頁)

黑暗中的弓手沒有回答。

“你用的是普通的獵弓,而且是自制的,並不是太好,像你這樣的身手,應該有一張好弓,可惜,在這裏,你沒辦法帶著一張好弓招搖過市,所以,你只能就地取材做了一張簡陋的獵弓。”唐千林靠在樹後說著。

後方,馬延慶等人安靜地聽著,也知道唐千林在暗示他們,馬延慶立即小跑到兩名手下的位置,示意他們安靜地從左右繞向唐千林的正前方,去捉住那個弓手。

唐千林看著手中的那羽箭道:“箭也做得不錯,雖然是木制的,但做得很精致,已經發揮了本身最大的威力。普通獵弓一般的射程在十五步到二十步之內,你就算手藝再好,找不到合適的材料,所做的獵弓射程也不超過二十步,配合上你用的木箭,射程會縮減到大概十五步左右,也就是說,我現在距離你不到十步。”

唐千林說話間,已經隱約看到馬延慶的兩個手下從左右慢慢繞過去了。

“師叔在拖時間,同時用語言給他心理壓力。”倪小婉在後方低聲道,“所以,現在這個弓手只剩下兩條路可以走,要不拼死一搏,要不拔腿就跑。”

此時,唐千林也在前方說了幾乎一樣的話:“朋友,你現在只剩下兩條路,第一條路,站在那等著我過去,第二條路,馬上逃離。但我估計你會選第二條路,因為如果你非常自信自己的拳腳功夫,就不會選擇用弓箭暗殺了。”

說完,唐千林突然間朝著旁邊滾去,翻身爬起來之後,直接朝著正對面沖了過去,沖出去大概三米之後,立即趴倒在地上,避過了正面襲來的一支羽箭。

與此同時,馬延慶的兩名手下也朝著羽箭襲來的方向快速奔去,幾乎同時看到黑暗中那個手持獵弓的人影,兩人拔刀就沖了上去,卻沒想到剛落地,就被那人快速擊退。

弓手扔下獵弓轉身就跑的時候,唐千林從其後追上,一把抓住他的肩頭,而那弓手卻突然間轉身,擡手快速擊中了唐千林胸口的三處穴位之上。

唐千林捂住胸口,渾身頓時乏力,但他還是用盡力氣對那兩名手下喊道::“千萬別追!”

兩名手下聞言只得返回查看唐千林的傷勢,緊接著馬延慶、倪小婉和易陌塵也追了上來。

倪小婉看著唐千林痛苦地捂著胸口,趕緊問:“師叔,傷在哪兒了?”

唐千林只是擺手,好半天才道:“沒事,緩緩就好了,不算受傷。”

馬延慶道:“沒有找到解藥,看樣子,咱們得再等等,等著換班的使徒出來了。”

倪小婉看著前方:“這個弓手看樣子知道換班的時間,所以,趁著這個空當來伏擊我們。”

“拳三手。”唐千林稍微緩過來之後,對其他人說,“這個弓手用的功夫是從宋朝之後就失傳的‘拳三手’。”

倪小婉和易陌塵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唐千林在說什麽。

馬延慶皺眉想了想:“你說的就是‘弓手拳’吧?”

唐千林道:“對,以前蒙古人就叫弓手拳,這套拳法是南宋末年,一個蒙古弓手拜師中原的一名武師後,研發出來的自保拳法,每次出招就是三拳,每一拳都朝著對方的三處穴位打去,不為殺人,就為讓人力竭氣虛,自己好趁時間逃脫,先前他出手命中的就是我的人迎穴、氣戶穴和神封穴。”

唐千林所說的這套拳法,在當時中原被稱為“拳三手”,而在蒙古則被叫做“弓手拳”,的確是保命的拳法,可惜的是,看似簡單,實際要練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為拳速必須達到快而準,而且力度必須要掌握,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以至於最終沒有被推廣開來,最終失傳。

馬延慶皺眉:“這麽說,這個弓手不是日本人派來的。”

唐千林道:“應該不是,日本人不會用這種辦法,他們會派兵直接伏擊咱們,我們還是先辦正事吧,看看娜祖卡怎麽樣了?”

不大一會兒,馬延慶的手下帶來了驚魂未定的娜祖卡,眾人原地等待了許久之後,等來了換班的使徒,這才服了解藥,朝著古墓走去。

進入古墓後,倪小婉見唐千林在走神,忙問:“師叔,你在想什麽?”

唐千林道:“先前我按住那人的肩膀時,發現他的肩頭很硬,而且是左肩。”

倪小婉問:“這麽說,他是用左手拉弓的?”

“他如果長期用左臂拉弓,肩頭肌肉會很健碩,並不會發硬。”唐千林邊走邊解釋,“我以前當過兵,所以我知道,只有長期使用步槍抵肩射擊的人,肩頭才會變成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