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苔蘚(上)(第2/2頁)

清廷逐漸衰落,那些黃帶子依然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朝廷俸祿減少,他們就變賣家中的貴重物件,依然腰纏黃帶子,不肯放棄自己往日尊貴的身份,更不願意過著普通百姓節省的日子。

曾經指派族人守護骨廟的紅帶子們聚集起來,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痛心疾首,他們認為敗了清廷的就是宗室的那群無能的蛀蟲們,為了維護八旗的地位,穩定滿清的國運,這群人私下建立了一個組織,自稱“護旗”。

周三余原本就是覺羅,宗室邊支,自從他被選出來之後,就被私下賦予了周三余這個名字,一直在薩滿的帶領下,學習薩滿的相關知識,實際上也是為了能夠解開骨廟中隱藏數百年的秘密。

因為護旗們認為,滿清百年前之所以強大,之所以可以打入關內,完全就是因為薩滿神靈的庇護。

周三余到了一定年紀後,故意犯錯,被發配流放,但他並未按照宗人府的安排回到關外的盛京,與過去那些人一樣,在半路上由接應他的祭兵帶到了骨廟。

周三余來到骨廟之後,發現自己所做的和在京城的時候沒什麽區別,甚至更為枯燥,整日除了研究之外,就剩下吃喝拉撒四件事。不過他很快發現,骨廟中隱藏著的那個秘密,就是豹奴!

周三余道:“最早培養豹奴的根本不是惡薩,而是為宗室服務的薩滿。當年大祭司回到這裏來,就是為了重新培養豹奴,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豹奴軍隊,但是他並沒有與惡薩、縫千屍談妥,因為對方的目的不僅僅是豹奴,而是希望借此地徹底參透生與死的秘密。”

馬延慶此時道:“這麽說,大祭司想要造反?”

周三余搖頭道:“他到底是想造反,還是想要做什麽,我不知道,但我那時候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薩滿和惡薩實際上只有一念之差,所謂薩滿就是循規蹈矩,而惡薩則是破除所有的規則,我行我素。”

可遺憾的是,周三余並未在骨廟中發現當年薩滿們是如何培養出豹奴的,研究多年也毫無結果。就這樣,他在骨廟中虛度時日,等待著人生大限的到來,可他沒想到的是,多年後,大批護旗突然間趕到,與他們同來的還有一批惡薩和縫千屍。

護旗到來的目的,是希望借縫千屍和惡薩之手,徹底參透豹奴的秘密。他們答應了縫千屍和惡薩的條件,他們只要豹奴,接下來縫千屍和惡薩在這裏做什麽,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作為薩滿的守護者,祭兵拒絕了護旗的要求,雙方因此在這裏展開了廝殺,雖然祭兵們訓練有素,但依然寡不敵眾,最終戰敗,大部分傷重者都被活捉俘虜。

周三余回憶道:“護旗們覺得大清要亡了,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挽救這一切,他們需要為滿清注入新的血液,獲取新的力量。”

唐千林問:“為何護旗們要突然間在那時候動手?”

周三余道:“因為那年朝廷和法蘭西人在越南打仗,明明贏了,卻又屈辱的求和。”

聞言,唐千林等人明白了,那是光緒九年到光緒十一年之間發生的中法戰爭,雖然清廷勝利,但最終卻向法國人求和,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可當時與護旗同來的惡薩和縫千屍也只能從頭開始研究,因為當年大祭司收復骨廟的行動中,導致原本知道秘密的惡薩和縫千屍全都死去。

在護旗的守護下,惡薩和縫千屍從頭開始研究,他們利用動物和被俘虜的祭兵做著各類實驗,希望把人與動物結合在一起,還喂食各種怪異的藥物,但這樣的結果只是導致祭兵俘虜們一個又一個慘死。

周三余原本天性善良,他實在看不下去了,數次阻止他們的行為,認為所謂的豹奴僅僅只是傳說,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惹怒了同為紅帶子的同胞們,將周三余也列為了實驗的對象。

周三余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奄奄一息的時候,被那群惡薩扔進了那口陰井之內。

周三余此時來到陰井的井口前,看著其中:“我被扔下去的時候,只剩下一口氣了,我躺在屍堆中等死,可本能的求生欲望卻讓我想盡辦法活下去,我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吃下了井壁上那些血紅的苔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