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顧雲蓉(上)(第2/2頁)

葉達看著唐千林點頭道:“對,孤軍,正常邏輯應該是這樣的。”

唐千林起身來回走著:“怎麽會這樣,怎麽會到處都是孤軍?這個組織到底想做什麽?”

葉達將日記本遞過去:“你先看完顧雲蓉的日記再說,反正我們現在有的是時間,不過,我建議,你看完之後,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給其他人,包括李雲帆和易陌塵他們。”

唐千林接過日記,重新坐下來。

顧雲蓉日記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寫她如何巧妙的在組織的幫助下滲透進了嵍捕,又如何成為嵍捕。同時,她還清楚地寫到,她留下這本日記,如果被人發現,她就死定了,無論是孤軍還是嵍捕都會殺她滅口。

可她必須要寫下日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還活著,存在於這個世界中,並不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顧雲蓉的文字中給人一種滲入骨髓的孤獨,她在試圖讓身邊的每個人對自己深信不疑的同時,卻對他們抱著極高的警惕,不信任任何人,甚至連自己在孤軍中的接頭人都不信任。

而且,顧雲蓉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難道說每一個孤軍都這樣?夏霜如此?背後操控這一切的那個人也如此?師父和師兄也活在迷茫當中?如果賀晨雪也是孤軍,她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如果是,有些事情也許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每一篇日記中,顧雲蓉都在最後寫了一句類似的話——我們在找的那個東西到底是什麽?到底存在嗎?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顧雲蓉在嵍捕中擔任的是管理档案文案,因此她知道嵍捕內部的很多秘密,這也是為何她在接到逃離嵍捕組織的命令後,可以輕而易舉帶走《九州萬獸圖》和《古州妖言錄》的原因所在。

但顧雲蓉逃離之後,並未立即前往東北,而是在中原各地四處逃竄。

“若不是夏侯十道的幫助,我恐怕早已被殺。”唐千林讀著日記中的這句話,這說明自己的師父的確在給顧雲蓉提供幫助,可是她並未在日記中寫明白夏侯十道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孤軍。

顧雲蓉在各地流竄逃離了大約一年之後,在接頭人的指示下,以留學歸來的考古學家的身份到達了東北,並開始伺機接近滿鐵董事宇都宮元仁。

顧雲蓉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宇都宮元仁,她需要知道這個男人的一切。

為何要接近宇都宮元仁?

原因很簡單,這個名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的公司,從表面上來看,只是單純的在經營鐵路,實際上是個全面的情報組織。這個組織對東北的物產、自然資源進行調查,為日本政|府相關政策提供政治、經濟、社會等情報。

滿鐵之下設立了很多調查機關,均由日本知名大學相關專業的學者和學生組成。這是一支龐大且精明強幹的調查隊伍,有系統、有規劃地調查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情況和風俗習慣。

換言之,滿鐵的調查人員比當時的中國人還要了解東北。

至於他們的報告詳細到什麽程度,在顧雲蓉的日記中就能清楚地體現出來。

顧雲蓉在日記中抄錄了一部分滿鐵的調查報告,報告大致分為三大部分:調查時間、調查人員、調查內容。

以齊齊哈爾第14師團軍需用水調查隊第8經濟調查班的於昭和8年(1933年)11月5日到次年1月19日的調查報告為例。

這次調查由水質、地質、資源、一般經濟、農業資源等多部門組成,全員共計42人。

報告從他們的出發時間,到某地逗留幾日,又做了什麽,甚至連三餐吃了什麽都記錄得非常詳細。

他們調查的內容有該地的歷史沿革,住戶情況,各戶人數,甚至於農業戶、商業戶、工業戶都各有多少人,都調查得很清楚。

更可怕的是,他們竟然連農戶家有多少開荒犁、種犁、菜園用鎬頭、鐵鍬、鐵耙子這類的工具都記錄在案,甚至還標注了該工具推測使用年限壽命。

所以,更不要說他們對其他調查勘探詳細到了什麽程度。

這就是顧雲蓉為何要想盡辦法接近宇都宮元仁的主要原因,只有通過滿鐵,才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找到那個孤軍一直想找到的地點,又可以在不被人懷疑的前提下進入該地點。

加上顧雲蓉的偽裝身份是考古學家,所以她對滿鐵的事情感興趣,在宇都宮元仁看來也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