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詭異鏡城(上)(第2/2頁)

碎鏡割下的同時,鮮血噴射而出,濺射在跟前那面鏡子之上,鏡中人臉上也出現了滿意的笑容。

前田政次跪在地上,整個人貼在鏡面之上。

慢慢的,他眼前變得一片漆黑,鏡中人也逐漸消失,周圍又恢復了原本的模樣,只剩下兩具罪惡的屍體。

此時,孤獨的般若尼森走來,覓著那股血腥味找到了兩人的屍體。

在冷漠的短暫注視後,般若尼森擡腳繼續朝前走去,行走的過程中,周圍的鏡子中顯現出在它身後竟跟隨著一群緩步向前的八目傀儡蛛。

燈籠再次亮起之後,唐千林等人發現三宅恭次和前田政次不見了。

葉達此時環視周圍道:“那兩個德國人也不見了。”

柳謀正看著安然和夏霜滿臉慘白的樣子道:“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前進,他們幾個已經死了。”

“什麽?”李雲帆一愣,“死了?”

柳謀正看了一眼李雲帆:“對,而且死得很慘,放心,我沒有讓你在進城前殺死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在死前體會下什麽叫做絕望和恐懼,你們之前不是看到那兩個追上來的德國人嗎?實際上,在進城之前的讖緯川荒原上,他們都被三宅恭次和前田政次殺死了。”

眾人吃驚地看著柳謀正,金古思點頭,表示柳謀正說的都是真的。

賀晨雪戰戰兢兢地問:“那,那剛才追上來的那兩個是什麽?”

柳謀正道:“知道這裏為什麽叫鏡城嗎?就是因為這裏全都是鏡子,‘鏡’這個字和‘鑒’字有一個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明察’,明察秋毫的明察,在古代,無論是民間還是異道,都認為鏡子中能看到真實的自我,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罪惡之處……”

明朝陳仁錫曾著有一本書,叫做《潛確類書》,共分玄象、歲時、區宇、人倫、方外、藝習、稟受、遭遇、交與、服禦、飲啖、藝植、飛躍等十三部,其中鑄鏡的部分寫到——昔黃帝氏液金已作神物,於是為鑒,凡十有五,采陰陽之精,以取乾坤五五之數,故能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通其意,以防魑魅,以整疾病。

古傳鏡為軒轅所作,所以有軒轅作鏡這麽一說,由此鏡雖是日常用品,也算是驅邪鎮宅之物,可以防魑魅,也就是可以照出妖物的原型,就是“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就是說妖物雖然可以變成人的模樣來迷惑,但面對鏡子的時候就會現出原形來。

無論是在記載異文化的書裏,還是關於醫書類中,都有關於鏡子的記載,例如說《本草綱目》中就有寫:鏡乃金水之靜,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惡。

當然,鏡子除了對外驅邪之外,對人本身也有明察的作用,這也是為何古代衙門為何有“明鏡高懸”這四個字的牌匾。

柳謀正看著眾人道:“鏡城,就是一個審視自己過去罪惡的地方,所以,我才叫你們不要看,不要聽,不要想,跟著我走就行了。”

李雲帆道:“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柳謀正看著李雲帆:“每個人都做過錯事,沒有人不犯錯,如果真的有神,你自以為不算什麽的錯事,都會被認為是罪惡。即便是沒有神明,某些你心裏過意不去,一直壓抑著你的事情,也會在這裏無限放大,我想,這大概就是那些造物者創造這裏阻止人們前往最後那扇門的原因,因為只有這種辦法才會讓人們止步不前。”

古時的關於神鬼的異文化作品之中,有提到過關於“整疾病”的鏡子,這類的鏡子也可以照亮自己的罪惡,在《酉陽雜俎》和《西京雜記》中提到過秦始皇有一面“照骨鏡”,說這面鏡子可以看到人體的內部,五臟六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同樣也可以看到自身的罪惡。

賀晨雪抱著唐子程道:“這麽說,我們都得死在這裏嗎?”

唐千林問:“柳謀正,你不是來過嗎?你應該知道怎麽度過這裏吧?”

柳謀正道:“對,我靠的是信念。”

唐千林疑惑:“信念?”

眾人當然不信,每個人都有錯,都有罪,難道僅僅靠信念就可以免除所謂的自我懲罰?

北子洪攥緊拳頭,看著地面,不敢向周圍看去,因為先前他就發現了鏡中不知為何突然間出現了無數顏氏一族的人,這些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的人站在鏡中,用憎恨的雙眼凝視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