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記憶載體(上)(第2/2頁)

“快走!”唐千林撞開門之後,引領著柳謀正和李雲帆兩人朝著下一座擋路的屋子跑去。

外面恐怖的嚎叫聲,還有房屋垮塌聲不斷傳來,讓躲在那間樓內的夏霜、賀晨雪等人嚇得不輕,唐子程嚇得死死抱住自己的母親,閉著眼睛,不斷問什麽時候才能回家。

賀晨雪看著旁邊沉默中的金古思,問:“你到底是什麽人?”

這個問題,也是葉達等人想知道的,明明金古思早就失蹤了,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他怎麽又會和柳謀正掛上關系的?

金古思道:“我現在只能告訴你們,我如果不研究關於在朝鮮的薩滿歷史,恐怕也不會卷入到這件事裏面來……”

其余人都看向金古思,金古思卻笑道:“怎麽?你們就這麽想知道?”

葉達道:“我們只是想知道,你到底可不可靠。”

金古思道:“都這時候了,你們才想可不可靠,如果我不可靠,你們早就死了,之前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在路過主街的時候,一條巷子的盡頭,有一座平凡無奇的瓦房,那就是我記憶中最黑暗的部分……”

如今活躍在朝鮮的宗教大體上來說,只有三種——薩滿教、天道教和基督教。

薩滿教是朝鮮最原始的宗教,和中國一樣,薩滿教的祭司、薩滿等人,都被統稱為“跳大神”的,大部分民間的祭祀活動都與薩滿有著直接的關聯,而天道教則是在中國清朝的鹹豐十年創立起來的,當時的朝鮮與中國一樣,正遭受西方勢力的強烈撞擊,一位朝鮮人擔心朝鮮的傳統宗教會被西方宗教所代替,所以在綜合了傳統宗教的因素,加強了民族意識之後,創立了天道教。

天道教的核心內容除了綜合了來自中國宗教的理念之外,還保留了原本薩滿教的眾多因素。

金古思看著窗外道:“我之所以要研究薩滿教,一方面是因為家族原因,另外一方面則是想去尋找所謂的預言者。”

葉達奇怪:“預言者?”

金古思道:“在朝鮮的歷史上出現了兩個很著名的預言者,無一例外的是,這兩個人都沒有留下任何名字,只是留下了一些零散的詩句,這些詩句的意義和中國的《藏頭詩》、《推背圖》、《梅花詩》、《燒餅歌》這些大同小異。”

夏霜道:“就是所謂的預言。”

金古思道:“對,那時候我還研究過中國的《馬前課》、《乾坤萬年歌》等等,我總結了一下,發現這些書無一例外都有七個相同的特點——一是都有著強烈的迷信色彩;二是,預言的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某個朝代;三是預言的跨度都很大,通常都在百年之上;四是,基本上都是以詩歌的形式所寫;五是,預言的內容都很模糊,隱藏了大量的晦澀之語;六是,裏面采用了大量漢字的諧音、雙關、拆字等等技巧,最後一點,預測的主體只限於中國,預測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國運。”

以《燒餅歌》為例,那句“只恐燕子飛來”被解讀為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而“一院山河永樂平”被視為朱棣登基後改年號為永樂,以及後來的“八千女鬼亂朝綱”又被解讀為魏忠賢一眾閹黨亂政。

葉達道:“這些我也聽人解讀過,說‘炮響火煙迷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指的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竊國,張勛復辟,南北分裂,到了民國十八年才正式統一,算起來正好是六三一十八之數,不過我一直認為太過於牽強。”

金古思道:“我當時的看法與你一樣,因為即便是過去那些朝鮮預言家,他們留下的詩句,也基本上是由漢字來寫的,後世的解讀也不一樣,給人一種故意往某件事上去附會的感覺,所以,直到我父親去世之前,我都認為這類的所謂預言,都只是無稽之談。”

葉達問:“你父親去世時,發生了什麽事嗎?”

金古思遲疑了一下道:“我父親死前,告訴我,在他成婚之前,曾經遇到過一個很奇怪的人,這個人對他說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成婚之後,一定要盡快搬離朝鮮,在叔父的幫助下去中國;第二件事,不要與我舅舅有來往;第三件,死之前,一定要把這些事告訴給他的兒子,也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