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溫克勒銀行(第4/10頁)

在巴格達坊間,英國人被稱為“貝尼納吉”。納吉到底是誰,由於時代的久遠已經說不清楚了,但大家相信他是一位聰明的聖人。帝國時代,駐守邊疆地區的年輕英國軍官們常去看望他,坐在他的腳邊聽他講充滿智慧的故事。他把他們當兒子般地對待,雖然他們是基督徒,即異教徒。於是人們稱英國人為“貝尼納吉”,即納吉的兒子。

美國人被稱為“貝尼卡爾布”。卡爾布在阿拉伯語中是狗,而狗在阿拉伯文化中並不是一種特別討人喜歡的動物。

銀行界的沙燕提供的那份關於溫克勒銀行的報告,至少讓約書亞特工隊隊長吉迪・巴齊萊得到一絲安慰:報告向他指明了必須采取行動的方向。

第一件要辦的事是查明,凱斯勒、格穆利希和布萊伊這三名副總裁,是誰在操辦伊拉克叛徒耶利哥的賬戶。

最快捷的途徑是打一個電話去問,但根據那份報告判斷,巴齊萊確信在公用線路上他們誰也不會吐露任何情況。

他從維也納使館摩薩德情報站的地下室裏發出了一份加密電報請求。特拉維夫總部的專家們以最快的速度寄來了他要的東西。

這是一封信,信紙上的擡頭是英國最古老、最負盛名的銀行之一——倫敦的科茨銀行。信件的內容是偽造的。

信封上和信上都沒寫收信人名字,只簡單地以“親愛的先生”開始。信末的簽名則完美臨摹了科茨銀行海外部一名高級職員的親筆簽名。

信件的內容簡單扼要。科茨的一位重要客戶,不久將要把一大筆款項轉到溫克勒銀行一位客戶的編號賬戶上,賬號為某某。科茨的客戶現在已經通知他們說,由於不可避免的技術原因,把賬款轉過來會耽擱幾天時間。萬一溫克勒的這位客戶詢問為什麽還沒轉過來,如果溫克勒能向他解釋說賬款已經匯出了,決不會無故拖延一分鐘,科茨將會十分感激。最後,對於這份公函,科茨希望能收到一封回函。

巴齊萊算計,銀行都願意吸收進來的款項,而且只有極少數像溫克勒那樣老成持重的銀行,才會用信件答復科茨銀行。他算計對了。

來自特拉維夫的科茨銀行信封與裏面的信紙相對應,而且蓋著英國的郵戳,怎麽看都是兩天前從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郵局投寄的。信封上的收信人名稱只寫著“溫克勒銀行國外客戶部主任”。當然,溫克勒銀行裏是沒有這個職務的,因為該項工作由三名副總裁分擔。

半夜,那封信投出去了,偷偷地塞進了維也納溫克勒銀行的郵件投遞孔內。

耶裏德監視組已經對那家銀行觀察了一個星期,拍攝了其日常情況,開門關門時間,郵件到達時間,信使出去送信的情況,一樓門廳內女接待員坐的位置,以及她對面的保安員的位置。

溫克勒銀行的辦公樓不是一座新樓。巴爾加塞,實際上整個法蘭齊斯卡納廣場的街區都是老市區。銀行的樓房以前肯定屬於維也納的一戶富商,房子結實堅固,厚實笨重的木門上釘著一塊銅匾。耶裏德小組已經裝作是住在那裏的租戶,對廣場上同類布局的房子進行了踏勘,該樓房只有五層,每層約有六間辦公室。

在觀察中,耶裏德組已經注意到每天下午下班之前,送出去的郵件都投進廣場上的一只郵筒。投信是門衛——也就是保安的日常工作,每天送完信後,他回到樓內打開門,讓下班的職員走出去。最後他讓值夜班的人進來,自己才下班回家。值夜人則把自己關在裏面,在那扇門後面乒乒乓乓地插上好多木杠。

在把倫敦科茨銀行的信投入溫克勒銀行之前,內維奧特技術組組長去檢查過了法蘭齊斯卡納廣場上的那個郵筒,並輕蔑地哼了一聲。這根本算不得是一項挑戰。特工組裏有一人是撬鎖專家,他只用了三分鐘時間就把郵筒開啟又關上。根據他第一次開關郵筒所觀察到的情況,他能夠制成一把鑰匙,而且他馬上制作出來了。經過兩次微小的修整,這把鑰匙與郵遞員手中的鑰匙一樣能輕松地打開郵箱。

進一步的觀察顯示出,銀行向外投遞的郵件,總是趕在下午六點郵車到那個郵筒收郵件之前的二十至三十分鐘內投寄。

科茨信件投進溫克勒銀行郵件孔的那天,耶裏德特工組與撬鎖專家一起工作。那天傍晚,銀行保安把信件投進郵筒走回銀行後,撬鎖高手已經把郵筒門打開了。溫克勒銀行寄出去的二十二封信在最上面。只用了三十秒鐘,特工們就把寫給倫敦科茨銀行的信抽出,把其他信件放回,並關上郵筒。

耶裏德小組的所有五名特工都布置在廣場裏望風,以免萬一有人來幹涉“郵遞員”的工作。那“郵遞員”的制服是匆匆忙忙從一家舊衣商店買來的,與維也納郵局工作人員的正式制服極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