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聚集(第2/6頁)

劉正和幾個人正在緊張地交談。見我們來了,都迎了上來。

我見到劉正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有沒有見到過陸隊長?”

劉正搖搖頭,說:“我們在山上各處都尋找過,沒有發現一點陸華的蹤影。”

我有些失望,不過也有些安心,這至少說明我們暫時是安全的。

那幾個人先和任元生握了握手,劉正把我和他們做了引薦。由於他們在整個事件中並沒有很多出場的機會,為了大家閱讀時不至於因為名字太多感到雜亂,恕我在這裏只能根據他們的外貌和姓氏做一下簡單的記述。

一共是五個人,都是市裏地質學院的工程師,我們可以分別叫他們張老頭、李胖子、劉眼睛、黃白臉、胡瘦子!

大家寒暄了幾句,就由我帶路,一行八人向山上走去。

我先前就說過,山並不高,借助朦朧的月光和八只礦燈的幫助,我們很快就趕到了山頂。

雖然劉正他們對整個翠山都進行了搜索,但是正如我所料,他們並沒有發現我進去過的洞穴,並非是我比他們強多少,而是因為那個地方很難找,更何況那裏沒有什麽明顯標記!

就算憑著記憶,我也是在山上尋找了好久,才找到那個縫隙。我當先跳了下去,然後是胡瘦子,不過他在上面擡頭看了半天星空才跳了下來,不是他心有疑忌,而是就在他往下跳的時候,一顆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夜空。胡瘦子年齡不大,也許還記得流星過時許願最靈的老話,忙著在衣角打結許願了。

看著那顆流星在頭頂上巴掌大的天空一閃而逝,我心裏突然一動,好像冒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但是卻又不清晰,不清楚到底想到了什麽。

洞口依然狹窄,這就限制了我們能夠進入其中的人員數量,包括劉正、任元生和李胖子,由於體形略胖,就是完全展開身子也下不去,所以只好由他們守在洞口,我和其他四人進去。

由於我先前下去過一次,知道裏面的結構,所以這次下去不用再采取那種倒退的緩慢方式,而是趴著向前滑行,並且我們還帶了一根長繩,也一塊綁在最後一個人的腰裏帶了進去,畢竟我們帶著一些小的儀器,出來時,外邊的人能夠拉一下就更為快捷了。

等我將他們一一接到洞裏,那四位地質工程師見到那枚滑溜的石蛋,不禁驚叫出聲。聽到他們的驚呼,我確定不光我對這枚石蛋感到好奇,他們恐怕也從來沒有見過!

※※※

他們先圍著這枚光滑的石蛋轉了好幾圈,嘖嘖稱贊了一番,這才拿出各種設備對石蛋進行檢測。

我對於這項細致的科學檢驗的工作一無所知,所以就成了五人中唯一的一個閑人,於是趁著他們忙活的時候,我開始仔細搜索這間不是很大的石室,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

我細細地搜索了一番,除了石頭之外,就是一些面包的包裝袋和礦泉水瓶,扔的到處都是,再別無他物。這說明陸華和白楓確實在這間石室裏呆了好幾天。

但是這裏的石頭有點古怪,不像是外面石室中那些巖石一樣凸凹不平,有尖有楞,而好像是被人用砂紙細細打磨過一樣,整個石室就像是一個蛋殼內壁,異常平滑!而且表面發烏,像是用高溫均勻地熨燙過一樣。

我向走過我身邊的張老頭問道:“你看,這石巖為什麽是這種顏色?”

張老頭貼近墻壁用舌頭舔了舔,然後用手裏的電鉆打了一個小洞,將從裏面挖出的石屑放在掌心,仔細看了半天,又用鼻子嗅了嗅,極為肯定地答道:“這裏肯定被高溫燒炙過,石頭融化以後,又重新凝結了!”

這時,那個劉眼睛手裏正在拿著一個儀表圍著石蛋不停地轉著圈子,像是在推磨,手中的儀表發出不規則的吱吱呀呀的響聲。

劉眼睛一邊看著儀表,一邊忙著在筆記本上記著什麽東西。

而黃白臉卻在用電鉆不停地在石蛋上鉆著孔,可以看得出石蛋石質很堅硬,因為電鉆鉆上一會兒,便啪的一聲斷了鉆頭,他又要蹲下來換上新的,一直換了四個鉆頭,才終於在石蛋上打出小拇指大小的一個孔洞,取出石樣來裝進一個密封袋裏。

另一位地質工程師胡瘦子卻在用一個閃光照相機不停地哢嚓哢嚓的給石蛋拍照,弄著整個石室像是在不停地打著閃電,一明一暗地不停閃爍著熒光。

我圍著石室轉了好幾圈,實在沒有發現別的什麽痕跡,便蹲在一旁看其他人忙活。

四個人一直折騰了有一個多小時,才算告一段落,張老頭道:“有沒有得出初步的檢測結果?”

黃白臉說:“石質堅硬異常,可以初步斷定是經過鍛造後得到的石晶,不過至於成分如何,只能等到回去檢測以後才能斷定出形成年代和石質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