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被蒸熟的人(第4/6頁)

翻著翻著,我突然被一張照片吸引了目光,在這張照片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默然,另一個是身穿白大褂的中年醫生。下面寫著一行字:本市場高級顧問李默然與本市****專家齊思農教授合影留念!其中的一些字已經很模糊,無法辨認了。

我指著照片上的人問道:“畢主任,這位齊思農教授是什麽來歷?”

畢主任凝神想了想,道:“他可是咱們市裏的醫藥學專家,當年和李老師關系很好,不過四年前就已經逝世了!”

“怎麽死的?”

“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當年只是知道兩個人關系不錯,他也經常來市場找李老師,別的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到中心醫院去查查,他是那裏的醫學專家!”

我微微沉吟,笑著說:“畢主任,這張照片我想借用一下,等用完馬上給你送回來,行嗎?”

畢主任趕緊道:“一張老照片,您盡管拿去用,還送什麽送!”

我將照片小心地放進衣兜裏,看其他照片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就擡起頭來,瞥眼看到桌子上有袋拆封了的大塑料袋,裏面裝著許多幹凈的白手套,於是走過去拿起一雙戴在手上,在墻角拿起一把小鐵鍁,走回花叢旁邊:“畢主任,這株柴胡我要帶回去看一下!”

其實,李默然一死,接替他的黃老師又有自己的一套培育方法,這些花草在這裏已經算是多余了。所以我知道他不會拒絕。果然,畢主任很痛快地答應了,並拿起一把鐵鍁過來幫忙。

柴胡是根系發達的中草藥,其實它的主要藥用價值都包含在根中,所以我們費了很大的勁才將這株碩大的柴胡挖出來。又找了一個大的密封袋將它裝上,便告辭了花卉市場,臨行還借了他一把小鐵鍁帶著——雖然這可能有點違反警民條例,但我不是警察也不用管這些。

上了車,劉正發動引擎,問我:“去醫院?”

“不,去翠山!”

劉正沒有多問什麽,開車直奔清明鎮。

※※※

車子穩穩地行駛在通往清明鎮的大路上,不一會兒就出了市區,兩邊綠油油的田野不停地倒退著,現在雖然是九月份,快到了莊稼收獲的季節,但這時反而是農民最清閑的時候,一路上也沒有碰到一個在田地裏勞作的人。

“你覺得這種植物和李默然的病情有關系?”劉正一邊開車一邊問。

“兩者之間應該脫不了幹系。其實,我一開始見到山上特異的柴胡時就應該想到了。但還是忽略了。如果那塊石蛋真能夠發出很強的輻射,那麽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植物和動物,土壤山石只能改變顏色,而生命體卻有可能導致細胞結構的變化,產生某種特殊的變異!”

“那麽,李默然是因為整天和柴胡呆在一塊兒才感染了這種病毒?”

我緩緩道:“或者,他還有可能親口嘗過,如果說一個敬業的植物學家能夠不畏安危親口分辨植物的成分,這個我一點也不感到驚奇!古時候不就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嗎?”

劉正點點頭,又問:“那麽,那張照片說明什麽呢?”

“我也不敢肯定,但如果說這位醫學專家曾經將這些柴胡用在給市民的中藥方劑裏,就很有可能將這種……病毒流傳出去!”我說到病毒的時候微微頓了一下,不知道用這個詞形容是不是準確。

“還有!”我繼續說著,“我甚至懷疑他的死說不定也和這種病毒有關系!”

“你說的是齊思農?”劉正問。

“是的,這個問題也許李教授能夠給我們一個答案,這也是我將這張照片拿回來的原因。另外還有一個疑點,也能夠證實柴胡的變化和石蛋有關系。剛才那位畢主任說這株柴胡從翠山上移植下來不到一個月,本來的顏色就褪掉了,這說明正是翠山上的特殊土壤或者說是石蛋的特殊輻射導致了柴胡的變化,而並非這柴胡是一個特殊的品種。我想那種淡淡的紅色是石蛋賦予的,它不但使柴胡發出了異彩,還能夠催發柴胡本身的藥物成分增加。這才是翠山上的柴胡在藥效上有別於其他品種的原因所在!”

我們一邊聊著一邊向前疾馳,沒用多長時間,就看到了那座在陽光下發著綠色光彩的翠山。

※※※

經過翠山旁邊村落的時候,就見到幾輛白色的救護車從村子裏駛上大路,呼嘯著和我們擦身而過。村落的路口還站著幾名手拿警械的警察在維持治安,無數的村民排著隊等在一邊,瞪著驚慌的眼睛四下裏瞧。

我剛想問劉正這是怎麽回事,突然明白過來。昨夜的驚險遭遇又一幕幕地在腦海中緩緩閃過,兩根折斷的手指在汽車輕微的顛簸中隱隱作痛。

路口的警察看到劉正的車子,遠遠地打了個敬禮,劉正在他身邊停了下來,搖下車窗問:“情況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