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眾所周知,戰後德國被同盟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瓜分為四個軍事占領區,而首都柏林也相應地分為四個占領區。在戰時便是爭端焦點的柏林深處蘇聯占區,在冷戰時期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蘇美兩國直接敵對的區域。最終,在1948年6月,蘇聯悍然采取軍事行動,全面封鎖盟軍進出柏林的所有行必經之路:而西方國家也迅速反應,以柏林空運應對(1948年7月~1949年5月),此次危機為冷戰時期的首次國際重大危機危機。空運行動每天為柏林市民提供8000噸供給物資。

《柏林孤諜》這一故事發生於1949年1月,封鎖仍未結束,而德國也還未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當時的人們同樣喜歡以字母縮略詞代稱一些機構。比如,SED(德國統一社會黨,其前身為共產黨)、OMGUS(美國軍事管理辦公室)、SMA或者SMAD(蘇維埃軍事管理委員會,常以其辦公地點卡爾霍斯特代稱)、BOB(中情局柏林行動基地)、DEFA(德國最大的電影制片廠,其前身為魏瑪的烏發電影公司,位於柏林近郊的巴貝爾斯堡,屬於蘇占區管轄範圍)。在此之前,SA則是納粹沖鋒隊的簡稱。

對東德歷史較為熟悉的讀者想必對臭名昭著的史塔西(民主德國國家安全局)及其IM軍團(即非正式合作者)並不陌生,但是直至1950年2月史塔西才正式建立,而IM這一專屬稱謂在1968年之後才被正式啟用。蘇占區的第一個德國秘密警察組織是內政情報部門(簡稱K-5),與城市警察協同合作。1948年12月28日,一個新興的獨立秘密警察部門正式成立,稱為經濟與民主秩序國防總局。K-5並未被取締,而是與新部門一同歸屬埃裏希·梅爾克直接管轄,之後他也成為史塔西的主管領導(1957年~1989年)。那時的情報合作人員被稱為秘密線人(簡稱GI)。

我雖力求保證書中有關時間與地點的準確性,但其中存在一處時間上的故意錯位安排——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內部清洗與作秀審判實際上發生在一年之後,即1950年夏,而非書中提及的1949年。最後需注意的是,書中出現的真實人物,如貝爾托·布萊希特、亞歷山大·蒂姆希茨、安娜·西格斯、海倫娜·魏格爾等,其言論舉止均為作者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