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薪火相傳(第5/7頁)

馮慎恨道:“這洪仁坤也當真是狡猾至極!大師父,他所盜去的,是《軒轅訣》中的哪一卷?”

鹹觀道人說道:“是那《策陣》一卷。”

馮慎嘆道:“他倒是會挑……難怪那些太平軍剛放下鋤頭,便形成了燎原之勢。”

鹹觀道人長息一聲,道:“或許,這便是冥冥中的天意吧……盜走了‘軒轅天書’與《策陣》,洪仁坤便逃到了了兩廣的深山老林裏,此後數年裏,你們太師父追查了多地,都沒能找到他的蹤跡。再後來,那洪仁坤暗中創立了一個‘拜上帝會’,利用從你們太師父那裏學來的障眼法,迷惑了不少鄉民。鄉民們見洪仁坤有如此‘神通’,自然對他視若神明,這樣一來,那‘拜上帝會’的信徒,便與日俱增。漸漸地,會中信眾已逾萬人之多,洪仁坤見時機成熟,就於廣西桂平發動了起義。因有《策陣》作為指引,洪仁坤帶著信眾一路攻州克縣、勢如破竹。義事一起,舉國震驚,沒過多久,那‘洪秀全’的名頭便傳遍了天下。直到那時,你們太師父華清子,才算是得知了那‘盜書賊’的下落。”

鹹觀道人稍頓,又接著說道:“那時,信眾們已改稱‘太平軍’,攻占了永安城。洪仁坤那會兒也在永安封王建制,坐擁精兵數萬。然你們的太師父一心要取回‘軒轅天書’與《策陣》,便甘冒奇險,只身潛入永安城。”

花無聲情不自禁地感慨道:“每每聽到你們太師父當年的此番壯舉,我便忍不住地熱血沸騰啊!道之所在,雖萬千人逆之,吾往矣!”

鹹觀道人點點頭,繼續對馮慎和香瓜道:“你們的太師父歷盡千難萬險,最終將那洪仁坤堵在了內室中。見身邊侍衛們都被制伏,洪仁坤唯有老老實實地討饒。面對你們太師父的質問,洪仁坤說他之所以盜書,全是為了趕跑滿清韃子,恢復我漢室江山。你們太師父心系百姓,聽了洪仁坤那套說辭後,非但對其既往不咎,反要幫著太平軍逐鹿稱雄。你們太師父光明磊落,可那洪仁坤卻生起小人之心。那時太平軍已初具氣候,洪仁坤怕你們太師父將來會功高蓋主,於是便一力婉拒。你們太師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不再強求,打算讓洪仁坤歸還了《策陣》與‘軒轅天書’,自己即刻離去。對於那《策陣》,洪仁坤早已熟記於心,當即便取了出來。而那‘軒轅天書’,洪仁坤卻說已失落於戰火中,不復存在了。”

馮慎道:“這人當真可恨,他又對太師父撒了謊!”

鹹觀道人道:“是啊,當時你們太師父也不盡信,然為了抗清大業,也便任由著洪仁坤去了。”

馮慎又道:“對那《策陣》,恐怕那洪仁坤也另行抄錄了副本。”

鹹觀道人搖了搖頭,道:“這倒沒有。只因那洪仁坤生性多疑,對身邊的親眷也不能放心。他怕一旦《策陣》外泄,麾下的將帥王候會篡位謀權。故而一直藏於身側、秘而不宣。也還好如此,《策陣》最終才未泄露於世。”

馮慎奇道:“難道他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肯傳嗎?”

鹹觀道人道:“征戰之時,洪仁坤對經上所載的兵法諱莫如深,跟任何人都不透口風。待到打下了天京,他又沉湎於花天酒地,自然也就無暇想《策陣》的事了。等後來天國勢敗、滿清反撲,他這才想將兵法戰略留給後人,可是那時他年老病重,想寫卻已提不動筆,想述也是口不能言了。”

馮慎沉吟片刻,又道:“大師父,當年那‘軒轅天書’被那洪仁坤昧下,後來又是如何回到本門之中的?”

“我正欲詳說此事。”鹹觀道人說道,“那洪仁坤當年之所以昧下‘軒轅天書’,也正是因為他聽說了那個‘秘訣軒轅,得之可問鼎天下’的傳聞了。”

馮慎不解道:“那人皮上並無可辨識的字跡,洪仁坤何以得知上面所文的是‘軒轅天書’?”

鹹觀道人道:“說來也是陰差陽錯,那《策陣》雖是《軒轅訣》之一,但其書封上卻無‘軒轅訣’等字樣;反是在永安內室中,你們太師父曾稱那張人皮為‘軒轅天書’,故而洪仁坤便以為人皮就是‘軒轅訣’。並且,洪仁坤認為,與《策陣》相較,那‘軒轅天書’更為神異,否則你們太師父也不會總是對著它苦苦冥思。”

馮慎恍然道:“原來是這樣……”

鹹觀道人又道:“自永安後,太平軍又揮師北上,如入無人之境。才短短兩年光景,就將金陵定為天京國都,與清廷劃疆而治。尚未參破‘軒轅天書’中的奧秘,便已囊括了半壁江山,所以洪仁坤對那‘秘訣軒轅,得之可問鼎天下’的傳聞,愈發的深信不疑,遂將那‘軒轅天書’匿於深宮密室、奉為鎮國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