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草洞殺敵(第4/4頁)

西羌以遊牧為生,自當年敗退西海之後,雖偶有侵犯,卻都是零星擄掠,近年並無大的戰事,因此,這裏常年清靜,歲月寂寞。

這天午後,護羌校尉和督郵正在亭上飲酒,忽然聽到一陣急促蹄聲,舉目眺望,一匹馬由東疾奔而來,看鞍轡及騎者衣冠,依稀可辨是驛騎。這裏地處邊塞,又少戰事,難得有驛使前來,兩人忙一起下亭。

很快,那驛騎駛進了東門,來到兩人面前。驛使下了馬,呈上驛報,兩人一起展開閱讀,原來是執金吾杜周從長安發來的緊急公文。西平亭到長安有兩千五百多裏路,驛騎站站接替,日夜兼程,竟只用了六天半時間。

護羌校尉讀罷驛報,與督郵商議:

“原來是我們這裏一個老戍卒流竄到京畿,不知道犯了什麽事?”

“執金吾千裏迢迢送來急報,恐怕事情不小。”

“老戍卒該由你管,煩勞你去查一下。”

“好說,這裏一共才幾百戶屯戍的犯族,又有簿記,這事好查。”

這督郵名叫靳產,出身窮寒,卻位賤心高。

他因見公孫弘一個牧豬之人,五十歲才學《春秋》,卻能官至丞相,心中羨慕,十幾歲便立下死志,拋家舍親,四處求師。交不起學資,就以勞力充抵,清廁掘糞,都在所不辭。學了近十年,勉強習了點《春秋》,又百般幹求,謀了個小吏之職。盡心盡力十來年,才得了這個督郵之銜。奈何這裏偏僻荒冷,一年之間,連生人都見不到幾個,怎麽能長久安身?

現在終於有了這樁差事,他歡喜無比,一遍遍誦讀那驛報,見那一行行墨字,恍如一級級登天之階。

他忙喚了書吏來,命他查檢屯戍戶籍。

沒用多久,書吏就查好回報:“據驛報所言,那老兒應當是隨驃騎將軍西征來此的犯卒,那批犯卒都聚居在湟水邊曲柳亭,我已經命人傳報那裏的亭長,讓他查問失蹤人口。”

不到一個時辰,曲柳亭亭長就趕來稟報:“曲柳亭除死喪者外,這兩年只有一人失蹤,此人名叫申道,原籍瑯邪,現年六十一歲,是當年淮南王一案從犯,來這裏屯戍已經有二十一年。據其家人說,他是七月離開,回鄉奔喪。”

靳產道:“應該是此人,他家中還有何人?”

亭長道:“還有五口人,一個老妻,兒子,兒媳,兩個孫子。兒子是戍卒,現不在家,在西海臨羌戍守。”

靳產聽了,轉著眼珠尋思半晌,命那亭長暫莫回去,聽候吩咐,自己忙去見護羌校尉。

護羌校尉聽後道:“定是此人無疑,就寫了呈報傳回長安吧。”

“這樣是否過於簡率了?”

“驛報讓我們查找老兒身份,現在已經查明,還能如何?”

“這窮寒之地,連鬼都記不得咱們,現在好不容易有長安大官交差事給咱們辦,正好應當多盡些力。”

“話雖如此說,但這差事就算想使力,也沒處使。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麽?”

“至少有兩樁事情可以再挖它一挖:其一,這老兒來歷;其二,這老兒去因。”

“你剛才不是已經說過,這老兒是受淮南王一案牽連,被遣送到這裏屯戍,那老兒家人又說他是回鄉奔喪。”

“這其中還有兩個疑點:一、他當年與淮南王是何關系?二、他原籍瑯邪,既說回鄉奔喪,為何在京畿犯事,還帶了一個小童?”

“這些事我是摸不著門道,你若有興致,就再去追查一下,有功勞就歸你。”

靳產巴不得這句話,忙歡喜告辭。

  1. 《資治通鑒》:是歲(天漢元年),濟南太守王卿為禦史大夫。
  2. 西平亭:今青海省西寧市。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為阻斷南北、隔絕羌胡,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湟水,建西平亭,設臨羌、破羌二縣,西抵青海湖,東接金城,以防衛西羌,湟水流域自此納入漢朝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