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頁)

她做不到別的,但至少,她要讓所有人記住傑森,這樣他就不算徹底死去了吧。

托尼·斯塔克和布魯斯·韋恩的支持,方便了黛麗絲的計劃,但就算是沒有他們的支持,砸鍋賣鐵黛麗絲也是要做這個項目的。

而之所以設定為動畫電影,因為在黛麗絲心中,沒人能夠演出傑森的樣子,他們不配。

他的男孩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沒人有資格與他相提並論,甚至是借著他向上爬。

黛麗絲無法接受誰出演傑森,然後報紙中出現對方的名字與傑森產生聯系,人們記住的也是對方的臉,所以動畫才是最好的。

至於劇本,沒人比黛麗絲更了解傑森,蝙蝠俠也不能。

劇本中,她刪去了那些關於蝙蝠俠,關於羅賓的事情,也很少關於傑森在韋恩莊園中度過的日子。只看劇本的話,你會發現傑森·托德似乎在離開犯罪巷被韋恩莊園收養之後,一下子就時間**跳到了奧運會現場。

而故事的結局,也並不是死亡,故事停在了傑森站在領獎台上的那一刻。現實已是缺憾,黛麗絲想要在故事中給予傑森圓滿。

她想要讓所有人記住,曾經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出身於最肮/臟的地方,然後成為了完美。

有著資本的支持,這個項目進展的很快。不論是配音、作曲還是特效團隊,選擇的都是最好的。

他們甚至在蝙蝠俠的暗中保護下,去哥譚實地勘察過。當然了,他們當時是不知道蝙蝠俠在暗中保護的,所以那叫一個戰戰兢兢。

這部動畫電影的制作過程,不僅讓黛麗絲投入了全部的關注,也稍稍緩解了一點蝙蝠俠的心理問題。

因為這部動畫電影前期,有著太過關於哥譚犯罪巷的真實描述,哪怕這是動畫電影,分級時卻也被分成了r級,可以說是創造了動畫電影分級的先河。事實上如果不是背後有著兩大資本,別說分級了,過審都別想過。

這些年,大家都知道哥譚有多麽黑暗,多麽傳奇,但是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都幾乎從未出現過哥譚的相關劇情。哪怕出現了,也是擦邊球一樣的出現。

比如說,男/女主角的xxx死了,為什麽死的呢,因為他/她在x年x月x日去了一趟哥譚。

又比如說,為了凸顯xxx的大膽與獨特,在宴會上大家都在談論什麽珠寶、生意的時候,她/他說了幾句哥譚的相關事情。

……

所以說這一動畫電影,不僅開了動畫電影分級的先河,也開了哥譚電影的先河。它甚至獲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簽——“哥譚”。

當電影上架的時候,不論是電影本身涉及到了剛死去沒多久的傳奇人物,還是黛麗絲突然從模特轉職到編劇、制片人的事跡,甚至是第一次在電影中展露出冰山一角的哥譚,與背後支持的斯塔克、韋恩,都讓這部電影獲得了不小的關注。

如黛麗絲所想的那樣,人們在繼射/擊之王後,也記住了成為射/擊之王前的傑森。

哪怕以後再出現什麽新的射/擊王者,人們也不會輕易將傑森遺忘了。

然而動畫電影的大受好評,不代表黛麗絲同樣大受好評。

就如同經紀人之前擔憂的那樣,人們雖然喜歡這部動畫電影,但是對黛麗絲這種利用死人賺錢、蹭熱度的行為,覺得吃相非常難看。

在好萊塢,已逝世名人的生平的相關電影,其實並不少。甚至很多電影拍得時候,人還活著,拍完了人死了,電影將這一點作為宣傳點,也不會讓人覺得這有什麽。

但是傑森是不一樣的。

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有些是已經死去很久了,而有些則是年齡很大了。

可傑森呢,他剛剛死去沒多久,而且他還太過年輕了。他在剛剛加冕之後死去,如同初升的太陽突然墜落,這種傳奇又可悲的經歷太過容易引起人的惋惜與淚水。

而且黛麗絲突然一頭撞進了好萊塢,她甚至一來就這樣大張旗鼓,在很多好萊塢相關人士看來,這太不守規矩了。

因為有著斯塔克與韋恩的支持,他們不會明著下手,但是輿論戰,可是他們的拿手好戲。而對方動畫電影的選題,就是一個大大的把柄。

而且可以說就是因為她有著斯塔克與韋恩的支持,他們才越要將輿論進行到底。這個行業蛋糕就這麽大,黛麗絲帶著兩條巨鱷,剛闖進來就吞了這麽一大口,要是放任下去,誰知道以後會怎麽樣呢?!

種種原因之下,黛麗絲遭受到了各方的夾擊。

但是她並不在乎,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能夠決定很多東西。

傑森死了,黛麗絲每時每刻都在為此痛苦,她甚至曾經生出過死志。

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這不是愛情,也不能完全說是親情。某種程度上而言,黛麗絲是依賴著傑森的,甚至在內心的某個角落,她在信仰這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