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曲微茫(第2/23頁)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賜原陳理府東部作為宅邸。朱高煦後幾度改封,至宣德元年(1426年)因作亂被擒殺[6] ,其南京漢王舊宅亦被抄沒入官,歸內府織染局[7] 所有。

入清後,黔寧王府被改建為督署,成為兩江總督[8] 駐地。漢王府東部依然沿用為織造局,專事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稱為江寧織造,既是織造局機房工場,亦是織造官署所在。因原址為漢王府,時人習慣稱其為漢府織局。

清初順治年間,江寧織造監督官均由清廷內務府[9] 派駐,一年一換,不設專衙。至康熙二年(1663年),改由內務府派員久任,銜名初稱“駐剳江南織造郎中”,後改為“江寧織造郎中”,為正五品官員。

織造官既成為常駐官員,便要新置衙署,官署地址選在利濟巷大街總督署對面,正堂懸有大匾一塊,名為“黼黻文明”[10] 。正式成立的江寧織造署除依舊統轄漢府織局外,另下轄兩處機房:一處是倭緞堂,位於花牌樓,原址為明開平王常遇春宅邸;另一處神帛堂位於滿城,即明皇城北安門內。

從官署及擴建機房之選址,便可見清廷對江寧織造之重視。時人揣測內中緣由之關鍵,應當不是宮廷對織錦[11] 需求劇增,而是江寧織造所織之雲錦[12] ,最受西藏及蒙古王公貴族青睞。當時中國南方未平,且有三藩坐大一方,清廷須得交好蒙古及藏人,以保西北邊界安寧,而雲錦恰能投其所好,無疑是最好的饋贈禮物。

第一任江寧織造郎中為正白旗包衣阿哈[13] 曹璽,因妻子孫氏曾擔任康熙皇帝保母[14] 而受到皇室寵幸。曹璽既是內務府上三旗包衣,被選派為首任江寧織造郎中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自康熙二年(1663年)上任,便再未挪過窩,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於任上。

圖清江燈織局地點圖圖中標示 1.清初江寧織局所在地(明“漢王”府)。南面產織書友“尚方華袞”牌坊所在地。2.“竹橋小織造”,前身為明代的“供應機房”,入清以後為“江寧織局”的局外機房。3.為清初江寧織局的“倭緞織造機房”,具體地點在今三十四標細柳巷口。4.為乾隆三十三年後清江寧織造街署所在地。

曹璽死後不久,康熙皇帝親下江南。此為康熙生平第一次也是大清皇帝首次南巡,足令天下震動。彼時江南有流言說,曹璽死得蹊蹺離奇,康熙南巡與曹璽之死大有幹系,但真相究竟如何,無人得知。

康熙皇帝至江寧後,即令曹璽長子曹寅協理江寧織造事務,以纘公緒。曹寅自十六歲起便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後被提拔為禦前二等侍衛[15] 兼正白旗旗鼓佐領,久在京師任職,直到其父曹璽病重,才奔赴江寧視疾。他在禦前行走多年,康熙對其極為信任,令他代管江寧織造公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正當人們普遍以為新任江寧織造將是這位皇帝心腹侍衛時,康熙卻當眾撤去了曹寅協理的差事,改由江蘇巡撫余國柱兼理織造。康熙皇帝回京後,經過慎重考慮,委派正白旗包衣馬桑格出任第二任江寧織造郎中。而曹寅也在處理完父親曹璽喪事後,受命回京述職。

五年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再度南巡至江寧。與前次住在滿城江寧將軍署不同的是,這一次,皇帝竟是指名以江寧織造署為行宮。

再聯想到第一任江寧織造曹璽病歿於任上、康熙親至江寧致祭之事,以及堂堂江蘇巡撫余國柱身為二品封疆大吏、一省長官,竟要親自代理五品織造郎中一職,時人這才會意江寧織造並不僅僅是織造那般簡單,它在皇帝心目中自有獨特地位。而江寧織造官署與兩江總督署隔街相對,也絕不是偶然。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廷黨爭[16] 延及地方,兩江總督傅拉塔與江蘇巡撫鄭端因各自立場及利益不同而撕破臉皮[17] ,爭上奏章彈劾對方[18] 。不久,鄭端莫名死於任上。清廷迅即對江南官員進行了大換血,派宋犖接任江蘇巡撫一職。又撤掉按察使高承爵,以王燕接替。江寧將軍博霽改調西安,西安將軍繆齊納接任江寧將軍一職。就連與地方軍政並不相幹的江寧織造,也立時更換了長官。而接替馬桑格的,竟是首任江寧織造郎中曹璽之長子曹寅。

曹寅曾在父親曹璽病歿後協理江寧織造事務,卻又遭康熙皇帝當眾撤職。當時金陵有傳聞稱,因為曹寅是庶出身份,並非曹璽嫡妻孫氏親生之子,孫氏希望自己的兒子曹宣以嫡子身份接任江寧織造一職,遂以皇帝保母的身份出面加以幹涉。最終結果是,康熙皇帝沒有讓曹寅接任其父之職,但也沒有任用年方二十歲出頭的曹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