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死亡三角殺手(第2/4頁)

犯罪心理畫像專家認為,這兩起兇殺案之間確實是有聯系的,不論是兇手的殺人套路還是殺人手段都極為相似,而且兇手處理屍體的方法也很雷同,在排除有他人模仿作案的情況以後,這兩起兇殺案極有可能是一個兇手或者一個犯罪團夥所為,這也就意味著在法國北部很可能有一名連環殺手正在活動,如果警方不能盡快破案,這名殺手還會繼續實施殺戮,警方再次從樹林中發現屍體,也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警方努力調查的時候,警方在馬蒂尼抓捕了一名瑞士兇手——米歇爾·佩裏,他涉嫌綁架、強奸及先後殺害4名搭車的年輕人,這幾起案件中有一起就發生在法國南部。因為奧利維爾和奧基弗被害的地點距離瑞士邊境只有幾百公裏,因此法國警方也趕到瑞士參與了此次調查。

在這次調查中,兇手表示他會事先做好殺人的準備,然後再挑選體型、樣貌優秀的年輕人,如果“獵物”是他喜歡的,他就會將這些年輕人騙上車,把他們帶到僻靜的地方,最終玩弄並殺死被害人。在問及這名殺手的殺人動機時,殺手表示他只能這樣做,因為他不想留下線索而被警方抓捕。

盡管看起來米歇爾似乎就是法國警方正在尋找的真兇,但犯罪心理畫像專家認為,真兇並不是他。專家們發現,米歇爾所犯的那些兇案,死者的屍體幾乎全部都遭到了極其暴力的摧殘,被害人的屍體損毀嚴重,而且有些還被兇手用火焚毀。但法國北部發生的兩起兇案,死者的屍體都保持完整,兇手也沒有用暴力手段損毀被害人的屍體,而且還會將被害人的屍體掩藏在淺土層中,如此強烈的反差,顯然證實了兩個案件並不是同一兇手所為。

法國警方在犯罪心理畫像專家的建議下,開始調查近期失蹤的其他年輕男性。很快,警方就找到了一批被軍隊除名的“逃兵”,警方將這些人稱為“穆爾墨隆的失蹤者”。這批失蹤者共有5人,他們分別是帕特裏斯·杜波依斯、瑟其奇·哈維特、曼紐爾·卡瓦略、帕斯卡·薩金特和帕特裏克·加切。這些人都是年輕的軍校訓練生,他們從1980年1月起失蹤,而且他們失蹤時都曾搭了便車。

這5名失蹤者中的4名曾在穆爾墨隆軍事基地接受訓練,而另一個則在馬伊勒康軍事基地,這些年輕人都在服義務兵役,這也是當時法國法律的要求。對於這些已經失蹤的年輕人,軍隊的態度很惡劣,他們拒絕用失蹤這個詞來稱呼這些已經消失的士兵,在他們眼中,這些義務兵就是“逃兵”。

此外,有一名曾經去過穆爾墨隆參觀的年輕人——帕特裏斯·丹尼斯在1985年的時候也失蹤了,警方決定將這些失蹤人員放在一起進行調查。與此同時,犯罪心理畫像專家開始通過警方所提供的線索對兇手做犯罪心理畫像。

犯罪心理畫像專家認為,兇手應該是一名軍人,而且他至今仍在服役。在此人的生命旅程中,他可能遭受了很嚴重的挫折,這個挫折可能發生在服役時的軍人生涯中,也可能發生在以前的生活中,這些嚴重的負面挫折讓他的內心產生扭曲,並使他有了變態的暴力傾向。兇手的性取向顯然是有問題的,他是一個同性戀,而且兇手性格孤僻,沒有朋友,他孤獨且危險。

對連環殺手來講,幻想是他們作案的動力來源,假設兇手幻想出了一種人,而他們又有機會選擇這種人,那麽這種人就會成為連環殺手的謀殺目標,而法國北部失蹤的這些人顯然符合連環殺手的幻想。

幾乎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在周四或者周五晚上失蹤,這些人幾乎都是在公路邊失蹤的,而且這些人失蹤的地點總是在蘭斯公路、穆爾墨隆公路和麥裏·勒·凱姆坡公路這三條公路上。在地圖上,這三條公路剛好構成一個三角形,因此當地媒體就將這片公路稱為“死亡三角”,而制造這一連串兇殺案的連環殺手也被稱為“死亡三角殺手”。對犯罪心理畫像專家來講,這片三角形的區域正是兇手的“獵場”。

犯罪心理畫像專家還認為,在這起連環殺人案中,兇手之所以會選擇兩名不是現役軍人的年輕男子,其原因就是這兩名男子的身形、體貌和其他失蹤者相似,而且兩人遇害的地點也在殺手的“獵場”之中。盡管警方發現的被害人屍體是沒有遭到兇手性侵犯的,但這並不等同於兇手沒有從殺人行動或“捕獵”行動中獲得性滿足和性發泄。

一般意義上來講,連環殺手獲得性滿足的定義與常人是不同的。像發生在法國北部的這起連環兇殺案,兇手就可以通過被害人的體貌來獲得性滿足,也可以在殺死或者控制被害人的時候獲得性滿足。兇手在殺人或“捕獵”時所獲得的這種滿足感尤為強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就是最高級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