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老刀的分析(第3/4頁)

淩飛忽然想起了什麽,他問:“可他為什麽出賣楊如海同志呢?再說,如果是他叛變的話,那他為什麽不把我們的具體行動計劃告訴敵人呢?如果在第一次營救的時候,敵人掌握了我們的具體行動方案,不是很容易對我們來一個包抄圍剿嗎?”

陸岱峰說:“這就是一個動機問題。一個人,無論做什麽事,都會有一個動機。我在對李克明產生懷疑以後,也反復思考,他的動機是什麽?首先,他不曾被捕過,不可能是熬不住酷刑叛變。大多數叛徒都是由於受不住刑才叛變的,所以我們往往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這也正是我們在一開始懷疑趙夢君的原因。當然,李克明也利用了這一點,與敵人合作,故意往趙夢君身上栽贓。”

“如果說是為了金錢,也不對,平時李克明對錢看得並不是很重。但是,我們恰恰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很自負,權力欲望很重。這一點,你們沒有責任,而是我的責任。因為特委內部的一些事情你們不知道。自從李克明擔任上海工人糾察隊副指揮以來,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人,但是,我們黨現在是處在一個地下的狀態,部隊都在蘇區。在上海,軍事處的主要工作是對蘇區進行指導,其實這個指導往往也是空的。所以,軍事處做得最多的工作是做敵人軍隊的策反工作。而在江南特委機關當中,最有實力的不是軍事處,而恰恰是我們這支情報和保衛部隊。我們擔負著江南特委以及中央機關和領導人的安全保衛工作。所以,保衛處就成了特委機關中的一個最特殊的機關。”

“李克明很想把這支隊伍抓在手中。可是,他要想當保衛處主任,就得先把我搬掉或者是請走。但是,他不敢出賣我,這裏面有三個原因。一是出賣我必然會使保衛處乃至整個特委機關受到重大損失,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二是我的行蹤他也很難掌握,出賣我他沒有把握。三是一旦我被捕,他很有可能受到懷疑。所以,他拐了一個彎,出賣楊如海同志。因為,在江南特委的所有常委中,懂軍事的就是楊如海同志和我,一旦楊如海同志被捕犧牲,特委必然會重新考慮軍事處主任人選,而最合適的人選就是我。如果我擔任了軍事處主任,就不可能再擔任保衛處主任了。那麽在特委所有委員中,抓特務工作最在行的就是他李克明了。所以,他的動機就是想借刀殺人,除掉楊如海同志。”

“也正因為如此,他開始的時候雖然向敵人透露消息,但是卻並沒有暴露自己。他與敵人約定指認行動對象時,很可能告訴敵人是他安排了一個普通隊員。他很善於化裝,那天他化了裝,日後並不影響他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從這一點分析,開始他只是想借敵人之手除去擋住他升官之路的楊如海同志,並不想讓我們遭受更大的損失,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敵人知道我們的營救計劃,卻沒有借機將我們一網打盡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詳細的行動計劃,李克明不會告訴他們,他只是提醒他們我們已經掌握了押送時間,讓敵人提前把楊如海同志押走,使我們的營救計劃落空。”

錢如林問:“您是怎麽確定敵人必然會從那條小路上押解楊如海同志去南京的呢?”

陸岱峰說:“當我確定了李克明就是內鬼的時候,我就想他一定會再次向敵人泄露我們的營救計劃。於是我故意堅持行動隊全體出動,要不惜一切代價救出楊如海同志。敵人從李克明那裏得到這個消息,肯定會想借機除掉我們。他們一定會暗中藏著許多槍手。但是,楊如海同志是蔣介石親自點名要審問的,敵人怕在混戰中不小心打死他,所以必然會另走小路。我對從上海通往南京的幾條路進行了反復比較和分析,最終才確定了那一條路。因為那條路雖然較近,但是路很難走,又有山路。按說,敵人最不可能選擇那條路。可我知道許明槐是很狡猾的,他一定會走這條最危險的路。因為,看上去最危險的往往也會是最安全的。”

“我秘密地安排淩飛去解救楊如海同志,又安排如林去把一些人秘密地轉移走。這些人是在工作中有可能與李克明聯系過的人。或許李克明不知道他們的住址,但是李克明卻見過他們。我不能確定李克明對他們了解多少。為了以防萬一,只得將他們轉移。此時李克明還不知道我已經斷定他就是叛徒,所以,在劫囚車行動中,他還是全力掩護行動隊撤退。”

說到這兒,陸岱峰嘆了一口氣,說:“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我的推斷,我不可能有證據,所以,我不得不用計逼迫他走上絕路。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