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九幽將軍(第6/7頁)

  我趁吃鹵煮的機會,仔細想了一下,決定先回去將東西埋下,怎知還沒進屋,雪梨楊已經到了。她急著問我:“你們去見了什麽人?”我將見到玉面狐狸的情形大致說了一遍。雪梨楊說大金牙將照片傳到外邊,惹下的麻煩可不小,不知有多少盜墓賊都盯上了這件明器!她剛得到消息,急匆匆趕回來,還好東西沒有賣掉。

  大金牙說:“楊大小姐認得?我們想破了頭,可也想不出這是個什麽玩意兒?”

  我讓胖子關上門,取出鎏金鐵盒,交給雪梨楊辨認。

  雪梨楊說:“我剛得到消息,你手上這件明器,並不是用來放東西的盒子,而是一部金書,乃西夏鎮國之寶,從裏到外鑄了四幅圖案,用以替代碑文壁畫,過去幾千年也不會損毀。西夏王朝最強盛的時候,國土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幾乎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直至漠北蒙古崛起,六征西夏,殄滅無遺,料不到這西夏金書,經過改朝換代,成了秦王墓中的陪葬品,又讓你們帶了出來,得以重見天日。”

  俗話說“有沒有,一伸手;行不行,一開口”,我們也聽得出來,雪梨楊這是言之有據,直說得我們目瞪口呆。

  大金牙說:“楊大小姐,真給我們長見識了!西夏鎮國之寶……那得值多少錢?”

  雪梨楊說:“西夏金書的價值,主要在於記載的內容,據古史文獻記載,大夏有魔山,山中有壇城,又稱密咒伏魔殿,殿中二金闕,相去余百丈,又有明月珠,徑二尺,光照千裏,西夏金書正是這個神秘寶藏的地圖!”

  7

  西夏金書只是鎮國之寶的地圖,真正的寶藏在密咒伏魔殿中。西夏貴族篤信佛教,山腹宮殿中供奉的不是造像,而是巨幅壁畫,壁畫中伏魔天尊一手持九股金剛杵,一手持吐寶獸。西夏貴族相信供養的宗教壁畫越精美,供奉之人的功德越大。為了建造伏魔密咒殿,西夏征集了成千上萬的畫匠、民夫、奴隸,前後造了一百余年,使用了大量珍寶,相傳壁畫之下,是一座埋葬妖女的古墓。西夏壁畫內容甚廣,題材豐富,耕獲、飲宴、畜牧、對弈、歌舞、殺伐、奴隸。西夏篤信佛教,壁畫中不乏虛構的“靈山樂土”,以及“凈土變、藥師變、地獄變、涅變、密宗曼陀羅變、無量壽經變”等西夏獨有題材,穿插“壇城、鳥獸、龍鳳、金剛、力士、菩薩”為飾,畫風璀璨莊嚴。西夏佛教壁畫,特別擅於使用變,所謂“變”,又叫“經變”或“變相”,意指通過技法精湛的繪畫,將深奧無比的經文呈現給世人,讓不認識字的百姓直觀感受到經文中的佛法。在各處出土的佛窟及墓葬群中,西夏畫師們運用了無窮的想象力,下至凡俗,上至神聖,構成了一個佛國世界。雪梨楊手上有一本圖冊,當中是一幅流失到海外的敦煌壁畫,描繪了伏魔天尊端坐在中間的須彌座上,左右有二怪,一為人面虎爪,一為人面鱗身,均有九首,形貌兇惡,四周圍繞羽人,劍拔弩張,氣勢森然,幾欲破壁而出。壁畫主次分明,有條不紊,襯托出詭異神秘的宗教氛圍。西夏密咒殿中的壁畫,題材應該與之類似。據說密咒伏魔殿抵近蒙古大漠,位於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與山脈相連之處,那一帶的山脈綿延,峰高崖險,到處是峭壁和斷層,從別的方向根本過不去,自古以來,一直被草原上的牧人稱為魔山,詳細位置失傳已久。而在當年,毛烏素還沒有遭受流沙侵害,存在多處綠洲、城堡。後來蒙古大軍六征西夏,傳說中的金闕明珠,連同顯赫輝煌的西夏王朝,一同讓風沙吞噬了,沒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痕跡。西夏金書記載了密咒伏魔殿的方位,但要找到這個地方,可謂難於登天。因為水脈枯竭,迅速沙化,西夏滅國之後,流沙成災。從明朝開始,風沙帶上的長城,凡是有駐軍的,必須年復一年扒沙,不將流沙扒開,城墻都讓沙子埋在下邊了,可見流沙嚴重到了何等程度。

  大金牙將西夏金書的照片傳出去,引起了境外盜墓團夥的注意,這個婁子捅得太大了。雪梨楊決定趕在境外盜墓團夥下手之前,找到這個規模巨大的寶藏,時間非常緊迫,耽擱越久,情況越不利。

  我轉頭看了看胖子和大金牙,他們沒吭聲,在等我做出決定。我一聽雪梨楊這麽說,就知道又走不成了。雪梨楊可不是知難而退避艱險的人,我完全明白她為什麽要去找西夏古墓,至於其中的原因,在這一時半會兒之間,我還來不及對胖子和大金牙說。不過雪梨楊決定了去西夏古墓,我當然得去,胖子也不可能不去。三個人心照不宣,沒什麽可說的。於是我和胖子留下準備,雪梨楊去制定行程,約好明天一早出發,途中再討論具體計劃。忙到晚上,我和胖子、大金牙肚子打上鼓了,出門找個涮肉館,點上一個鍋子,坐下來推杯換盞,噴雲吐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