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手包(第2/4頁)

我曾經看過那副蒙娜麗莎,都說有神秘的微笑,而眼前這幅畫也顯得神秘,神秘得有點詭異。

按我所學,房子裏裝修掛裝飾畫很正常,但是一般是不會掛人像的。除非是佛、偉人、或者家裏去世的親人,一般情況下,掛一個無關的人的畫像在家裏,多少是有些犯忌的。

當羅盤開始瘋轉,我就知道,這就是根源。於是我轉身下樓,開始問富商這幅畫的來歷。

富商告訴我,這是前幾年裝修別墅的時候,親自在成都的一個畫廊裏買的,花了好幾萬塊錢,當我告訴他也許是畫出了問題的時候,他沉默了很久,他說他當初買這幅畫,其實只是因為畫裏的女人很漂亮,而且這幅畫他看了還很有感覺,於是就買了下來。

當時買畫的時候,畫廊老板一個勁的說不賣,富商越是聽他這麽說,就越覺得這幅畫值價,好說歹說,還是高價買了下來。我說服富商,我們可能要去一趟成都的這個畫廊。

如果問題處在畫身上,那麽這個問題一定一開始就出現了。第二天一大早,富商開車,我們開始向成都出發。幾個小時後,我們就到了成都。富商直接帶我到了成都四方坪,他說他的畫就是在這裏的一家畫廊買的,於是我們找到畫廊,老板還是那個老板。

路上已經商量過,我也在頭一天給畫拍了照片,由我來發問。

我問店老板,還記不記得我手機裏的這幅畫,他說記得,我問起他,畫是自己的畫師畫的還是在外面收的,他說是收購來的,而且這個畫家常常給他們店送來新畫寄賣,他以為我們是要打聽畫家的信息,還特地把畫家的電話給我們找了來,拿到電話後,我又問他,店裏面之前發生過什麽事情沒有。老板顯然沒懂我在問什麽,我也就不好意思繼續追問。

出來以後我電話聯系了作者,我告訴他我想去他那裏看看畫。他欣然答應了。

也許畫家或者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個很偏僻的巷子裏,我們找到了這個畫家的住所,難以想象的是,他竟然把這個地方買下來,專門用來作畫。

坐著跟他聊了一會,我開始迂回著進入主題,我告訴他,之前從畫廊老板那裏買過他的一幅畫,然後我給他看了手機裏的照片,我說我們很喜歡這幅畫,也因此非常敬仰這個畫家,想和他聊聊他創作這幅畫的動機和靈感。

那個畫家仔細看了我手機裏的照片,臉上閃過一絲得意,卻顯得很失落,他慢慢的說,這是改變他命運的一幅畫,當初畫這幅畫的時候,他曾是個落魄的畫師,正因為這幅畫賣了個好價錢,才使得他的生活漸漸好轉,他說他還曾經希望贖回這幅畫,可卻一直都找不到買家。當談起這幅畫的創作來源時,他請我們稍坐,走近書房,拿來一本發黃的舊書。書的封皮上,寫著《淡淡的詩》,署名,林徽因。

林徽因,大家都知道,民國奇女子,曾使得徐志摩和梁思成瘋狂迷戀,最終和梁思成終成眷屬,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莫非這個畫家是按照林徽因的原型來畫的?畫家翻開書,從夾頁裏,拿出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女人,正是那幅畫上的樣子。畫家說,這本書是在舊貨市場買來的,但是由於可能之前的老板沒留意到裏邊夾了長照片,所以就連同書一起賣給了他,當他回來看到照片的時候,立刻就被照片上的女人獨特的氣質吸引,畫家說。

作畫期間,他甚至覺得自己愛上了畫上的女人,因為她神秘而深邃,微笑著,卻感覺不到快樂。大概藝術家都喜歡這類有點矛盾的東西吧。我伸手結果照片,不得不贊嘆畫師的畫工,當真是一模一樣。翻過照片背後,有些發黃但還帶著點藍色墨汁的鋼筆赫然寫著。

王XX(化名),1949,北碚,作孚路。

從照片上來看,應當是這個女人當時在北碚的作孚路的某家相館拍攝了這張照片,因為背後的竹林是布景。前後把線索一串聯,我初步能斷定,富商家裏的畫中鬼,就是這個女人。

可是由於年代久遠,要追查起來可能費時費力,但是這個事情始終需要一個妥善的解決,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跟這個女人有關的一些線索,才能推斷鬼魂的原因,因為沒有作惡,我也不能隨隨便便就把她打散。

當晚在成都一家好吃的“老媽蹄花”吃完晚飯,我和富商決定,說服畫家,跟我們一起去尋找這個女人。畫家生性很浪漫,當我們一提議,就興奮的答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離開成都回重慶,沒有進城,直接開去了北碚。

在北碚打聽到“作孚路”,現在想來早已比當年繁華不知多少倍,老物件幾乎沒留下多少,而通常打聽這種事,還得上茶館,找找那些上了歲數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