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乳娘(第3/6頁)

因為我在想,或許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易先生早年跟老婆離婚,孩子歸了易先生,而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前妻因故去世了,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不管是人還是鬼,都無法拜托這種所謂的“俗念”。什麽叫俗?有牽絆,那就是俗。要不為什麽和尚道士們稱呼那些塵緣未了的叫俗家弟子呢。如果這個片子中的女人真的是易先生的前妻的話,那麽這一切就說得過去了,我就可以判斷為,母親去世,而心中記掛女兒,然後回來以自己的方式哺育女兒。

但是易先生慌忙搖手說道,不是不是,我不是告訴過你了嗎?我雖然記得起這個女人是誰,但是那也是幾年前偶然遇到的了,不是我的前妻。然後他安靜下來,雙手互相搓著,告訴我了一個秘密,他說,這個秘密他跟誰也沒正面說過。

易先生告訴我,這個叫思思的小姑娘,其實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自己也沒有什麽前妻,從出生直到現在,連婚都沒結過。我有些驚訝,我問他那你怎麽跟我說什麽和前妻離婚之類的話,他告訴我,當初從企業下崗後,社會上的生存非常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自己也多了些存款,於是一心開始想著好好打磨自己的事業,對於男女之間的事情,他實在是沒有心情去考慮,他還告訴我,當時就算是因為成年男人,寂寞了,也通常都是到那些風月場所草草解決,他覺得有時候和那些女人在一起,自己反倒覺得輕松的對,因為不用負什麽責任,簡單的就是個皮肉買賣的關系而已。而他還告訴我,自己一直不敢去觸碰愛情,一是因為早年打拼吃盡了苦頭,盡管現在日子也過得好多了,但是還是有種強烈的自卑心理。對於愛情,他並非沒有憧憬,而是覺得自己沒有那個勇於承擔的勇氣,愛情是一種責任,是兩個人相互扶持無論坦途還是泥濘都要一起相伴的責任,而這種責任對於易先生來說,是一種比較奢侈的幻想,因為吃過苦,有那麽點居安思危的心緒,總想著自己現在雖然還算春風得意,保不準那天這一切財富地位說沒就沒了,到時候還得讓一個在大好年華就跟著自己的女人陪自己一起吃苦,那時候他所辜負的將不再是一個女人的感情,而是一個女人的人生了。

他的這番話一出口,確實讓我吃驚的目瞪口呆,我總覺得他的話似乎有些偏頗,但是我卻也隱隱覺得有些道理。但是卻沒有辦法認同,最要命的是我竟然不知道我在不認同些什麽。於是我一時語塞,也就沒有說話。

易先生告訴我,後來快40歲的時候,家裏的老爹老媽都相繼去世了,自己的兄弟早些年因為自己落魄,也都好像個喪門星似的,一直防範著他,而現在他日子好了,兄弟們也不好意思再來喊一聲兄弟了,所以他說自己說白了就真的是個孤家寡人,知道自己在世上還有血親,但是這種有或沒有幾乎是沒有區別的。只是人歲數漸漸大了,隨著閱歷的增加和歲月的沉澱,常常在忙了一天後回到新裝修的漂漂亮亮的大房子裏,卻覺得連個聲音都沒有。怪孤獨的,於是在40歲的那年,他打算送自己一個生日禮物,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就是思思,當時被領養出來的時候,剛剛才1歲。

我問易先生,為什麽不在自己最黃金的時候想辦法好好找個女人,然後生一個自己的孩子呢?易先生笑著對我說,自己生孩子,就得對孩子負責,而去領養一個孩子,也同樣要負責,同樣都是生命,即便是沒有血緣關系,但是我還是會視同己出的對待思思,一個小女孩雖然沒得選擇,但是她卻在冥冥之中被我選中,這就是上天要她在自己最美好的成長過程裏,伴隨著我這個絲毫無關的人的見證,這難道不正是人性最美好的地方嗎?

我點點頭,雖然這種對責任的逃避我不認同,但是易先生對人性的感悟,我還真是不如他。

他接著告訴我,當時他到兒童福利院的時候,填完表,然後把自己的要求跟院長說了,說自己要個斷奶後的孩子,因為是獨身一人,也沒個奶孩子的經驗,再一個就是他要求孩子不能有明顯的智力殘疾。因為我們都知道,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有殘疾才被遺棄的。雖然他們原本就很可憐,但是就現實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孩子領養回家,雖然人性的光輝得以照耀,但卻始終是會給一個家庭造成一些負擔。當時他就這麽兩個要求,而院長告訴易先生,其實他運氣真的好,現在福利院剛好就有個孩子,智力健康,身體也健康,還斷奶了,唯一的生理缺陷就是聽力有些弱,如果易先生不介意的話,可以安排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