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後的線索(第3/7頁)

陳昊坐在棺材邊上,從口袋裏摸出一包煙,但是沒有打火機,他沮喪地雙手抱拳托著下巴。他凝視著四周,好像這裏他並不陌生,棺材裏的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姐姐,這裏是他姐姐的墳墓。

他開始敘述陳茹蘭的過去,而這些事情,其實就是陳昊藏起來的那本日記中隱去的內容和陳昊五年來調查的結果。這一切陳昊終於肯娓娓道來,平靜中透著一絲哀傷。

陳茹蘭作為一個女人算是非常完美的那種類型,能力很強,她是大學探險隊裏唯一的女生。本來一切都很平靜,但是五年前的一個晚上,陳茹蘭無意間得到了一本書和一塊泥板,她對那塊泥板的熱衷程度遠遠大過那本書。因為陳茹蘭發現,在這塊泥板上有著許多縱橫交錯的圖形,在圖形的周圍還有許多文字,而這些圖形不像文字,只能說它們是類似咒文一樣的圖案。這種圖案陳茹蘭是第一次看到,但是總覺得在哪裏也見過類似的圖案。

經過研究,她肯定這東西距今至少有一千七百多年了,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泥板只是一個局部的圖案,也就是說,還有其他圖案,這只是那完整圖案的一小部分,僅僅依靠一塊,根本沒有辦法查出什麽像樣的線索。

她隱約地發現,這塊泥板藏著一個非常久遠的秘密,這樣的誘惑她沒辦法也沒有理由放棄。她把目光聚集到那本書上,她認為這本書中所出現的那個的神秘包裹就是那塊泥板,而整本書等於是告訴她這塊泥板的來歷。在隨後的一個月裏,陳茹蘭除了上學,便是不停地研究這本書內所能引申出來的一切。

終於她發現,這種泥板其實應該有七塊,每一塊泥板都可以成為單個的圖案,圖案應該是失傳已久的一種漢代符箓。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其演變過程非常復雜,起源歷史更加無法給出準確的時間定義。在早期的道教派系中,已知的只有“符箓派”和“丹鼎派”。直到東漢後期,才出現了道教真正意義上的理論經書:《太平經》與《周易參同契》。到了魏晉時期,道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老莊之道也開始成為道教的另一個重要源頭,並且成為統治階級天人合一、皇權神授的一個重要依附。到了唐朝,道教進入鼎盛時期。

同樣,符箓作為道教最早的派系之一,也經過極為復雜的演變過程,其中有許多秘術只是通過同族單傳來延續。戰亂、瘟疫,任何一場災難都能導致許多神秘符箓失傳,即使現今也只留下四種符箓的形式,這四種形式分別是:復文、雲篆、靈符、符圖。而這些其實都是最淺層次的形式。這塊泥板就是符圖的一個旁支,即使他們找到了其中的幾塊泥板,也無法得知整個符箓的信息。甚至就是得到全部,每一種拼接也可以有不同的圖案出現,這樣就會形成另一種含義的符箓。這就像七巧板一樣,具有各種可能性。

此外,這塊泥板距今已有兩千年,最早也許可以追溯到東漢後期。在現今已知的線索中,只有晉元帝陵墓的那幅符箓,極可能出自道學術數大師郭璞之手。而它的含義一直無法被現今世人揭破,好像那是一個古代的圖形密碼,可能現今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解答這個密碼了。

陳茹蘭不可能解讀這種符箓密碼,但是在這整個過程中,陳茹蘭都覺得好像在哪裏看到過類似的東西,但是她怎麽都想不起來。

當她繼續看書的時候,她發現現實中的事物受到了那本書的影響,而它會隨時隨地消失,當它再出現的時候,一定會有怪事情發生。她一開始還會借助外界力量,但是到後來,連警察都建議她去鑒定一下精神問題,她和外界的正常聯系便被這本書以及泥板徹底斷絕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陳茹蘭也不敢再說關於泥板、七人環的事情,因為周圍的人已經在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她了。她只能繼續在圖書館裏打工,然後上學,變得不願意和別人多說話,因為她不能確定她接觸的那些人、那些事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她很害怕她一覺醒來,她自己也會消失。

就這樣又過了好幾個月,情況越來越惡化。她開始無法自拔,她懷疑身邊所有的人,即使在崩潰邊緣,她也沒有放棄研究那塊泥板。她開始真正意義上地去調查這些事情,並且嘗試了一切方法,但是她發現自己開始有些不正常了。她的大腦裏開始出現一些不屬於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好像和書裏的內容是吻合的。這些記憶可以幫助她運用故事中那些神秘莫測的陣法,但是這些記憶有時候十分模糊,好像都是一種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