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門神

從未出世,早已入土

從未做人,早已成鬼

一扇門

兩個世界

曼珠沙華搖曳在彼岸

熱烈盛開

1

老金所講的第一個故事,是個跟門神有關的故事。

講故事時老金特別強調,雖說是故事,但其實都是他年輕時的親身經歷,可不能當成普通的故事來聽。我們幾個紛紛表示理解,他才繼續講下去。

說起門神,人們自然就能想到農歷新年時貼在大門上的年畫,一般都是一左一右。其實最早的門神是從桃符轉化而來的,到了唐朝,貼門神的習俗得以發展壯大,神像也由神荼和郁壘,演化成了秦瓊和尉遲恭。

這裏包含著這麽一個小故事。

唐太宗晚年時身體一直不太好,他對大臣們說,他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聽到寢宮門外有遊魂野鬼的哭喊聲,那些都是曾經因他而死去的人,每夜哀泣不休,讓他不得安寧。於是秦瓊就上前表示,我生平殺人如麻,不懼小鬼,讓我和敬德一起披著戰甲守衛在您的寢宮門外,那些小鬼肯定就不會來了。

當夜,二人戎裝守衛在門口,那一夜果然平安無事,唐太宗睡了個好覺。

唐太宗很高興,嘉獎二人後,覺得夜夜讓二人守候實在太過辛苦,就命畫師畫下二人的畫像貼在大門上,從此鬼祟得以平息。以秦瓊和尉遲恭作為門神的習俗,就從那時開始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門神形象早就千變萬化,神仙凡人不拘一格。解放戰爭後,甚至有人家用抗戰英雄的畫像作為門神。

而老金當日所見的門神,卻是讓人想也想不到的東西。這裏讓我先賣個關子,從頭講起。

2

老金年輕的時候,曾做過一段時期的磨刀匠。說到磨刀匠,我們都會想起那一聲悠長的“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呼喊聲。磨刀匠的行規就是走街串巷,溜鄉訪鎮。所以每個磨刀匠都是行萬裏路,見多識廣的人。

老金的師傅就是個老磨刀匠,教了他些本事就回鄉去了。這行業很苦,賺錢不多,但好歹能夠溫飽,雖被人們歸為下九流的職業,卻見多了人生百態。因為多是婦女帶著菜刀、剪子來磨,所以磨刀匠也被人戲稱為“鎮金閨”。曾有詩雲:“有女開門喚磨刀,磨快剪刀剪衣片。卻恨年年做嫁衣,為人空自忙針線。”

閑話少提,就說有一年秋天,老金帶著他的家夥事兒來到了一個小鎮上。小鎮不算小,老金進入到比較熱鬧的地方就開始吆喝,不一會兒就有人找上了他。他忙活了半天,賺了些錢,心滿意足地到飯館吃了頓飯,決定下午再出去轉一圈。

老金下午又忙了一陣,人漸漸少了,他才挑著家夥事兒慢慢地往西面走。西面的人家比較少,老金吆喝了幾聲見沒人,就不喊了,走累了就靠在一戶人家的墻上休息。

蹲了一陣兒,他突然聽到院子裏傳出一陣很熟悉的聲音。沒錯,就是磨刀聲,這聲音他天天聽,簡直就要滲進骨子裏了。

院子裏有人磨刀?

老金一時好奇,他往四周瞅了瞅,恰巧看到墻邊放著一塊大石頭,於是計上心頭。他小心地踩在石頭上,探頭往院裏瞅。院子裏鋪著青石板,石板的縫隙內生著雜草,院子中間堆放著農具和破爛的家具,顯得雜亂不堪。

院子的一角蹲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正在那一下一下地磨刀。

老金正抻著頭瞅,少年突然放下手中正在磨的刀,走到房子的暗處,從裏面拎出一個籠子來。老金驚愕地發現,籠子裏裝著幾只棕色的黃皮子。

黃皮子這東西,見過的人都知道,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農村所謂的黃大仙就是黃皮子精,有些農村婦女發癔症,大家就說她是黃大仙上身了。這些事不論真假,黃皮子有時能做出一些人性化的動作或是行為,在我們的眼裏看來,是挺嚇人的。

少年直愣愣地瞅著籠中的黃皮子,手中的刀一下一下地敲著鐵籠,像是在思考什麽事。籠中的黃皮子似乎對即將面臨的危險有所感悟,一個個直立著身體,警惕地盯著少年。

少年突然開口,他說的話能嚇人一跳。

他說:“我想借你們的皮用一用。”

說完,少年的刀向其中一只黃皮子刺去。鐵籠子內根本沒地方躲藏,其中一只黃皮子的肚子被刺出一個口子,鮮血噴了出來。兩只黃皮子在籠子裏瘋狂亂竄,而一只體型較小的黃皮子突然張嘴朝少年的手腕咬去,少年縮手,刀子劃過那只體型較小的黃皮子,鋒利的刀刃削掉了它一只爪子。黃皮子的叫聲很尖利,很刺耳,除了腹部受傷的那只黃皮子,其余幾只在狹小的籠子裏拼命地亂撞亂抓,場面淒慘。

老金有些不忍心,想要大喊一聲讓少年住手。這時屋子的房門一下子大開,從裏面走出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他佝僂著腰,一只手顫巍巍地指著少年,道:“夭壽啊!百生啊,你怎麽能幹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