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梓宮迷案

漢武帝的茂陵梓宮!

徐道長說到漢武帝的茂陵梓宮與他的祖上有關,姬順臣猛地一驚,歷史明確記載,漢武帝茂陵被盜,除了赤眉軍、黃巢、董卓、呂布以外,民間大盜被鎖定為扶風人,難道徐老的祖上是那位……?

正在吧嗒吧嗒吸煙的鄒教授,聽徐老這麽一說,嘴裏的煙鬥都咣當一聲掉在了木地板上,看來鄒教授也是頭一回聽徐老這麽講,雖然他知道徐道長先祖發過冢,但徐道長從沒對他講過祖上和史載的茂陵盜墓有關。

鄒教授也顧不上揀煙鬥,擡起屁股就坐到了徐老跟前,生怕漏掉一個字似的。

茂陵是西漢王朝在鼎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黃金時代,大漢帝國歷時53年修建成的產物,是西漢王朝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寢。

《晉書索縛傳》裏說:“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這就明確記載了漢武帝在他登基第一年,便開始為自己修建規模巨大的陵墓,其間整個工程持續了53年,動用了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征集世間奇珍異寶等隨葬物品的購置費用,又從全國各地,征調有高超建築手藝的工匠石匠、墓藝大師等3000多人,才成就了這座東方金字塔。

《長安志》卷十四,引《關中記》記載:“漢諸陵高十二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

茂陵底部和頂部均為方形,陵高米,底邊東西231米,南北234米,陵墓周圍以封土方形護垣,邊長431米,垣墻基寬米。

身寬體胖的漢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匣上皆鏤為蛟龍彎鳳魚麟之象,所以又稱為謂蛟龍玉匣,匣長1.88米,大小玉片估計有2498之多,以金絲連接組成,總重1100克左右。

漢武帝躺在梓宮內的五棺二槨中,外層以黃腸題湊,五棺所使用的木料皆為上乘稀有之材,質地堅細,耐潮防濕,防腐性一流,五棺放在墓室後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

漢武帝地宮內陪葬的稀世珍寶不計其數,金質玉質的鳥獸錢鱉牛馬虎豹生禽,形象栩栩如生如活物,連康渠國國王贈送給漢武帝的玉箱、玉杖,也放了進去,還有他生前喜愛閱讀的30卷珍本經書,碼放在一個金箱內,陪葬在陵墓之中。

漢武帝梓宮內不為人知,史載遺漏的天下奇珍異寶,絕世珍品,不知還有多少,陪伴著他沉睡在了茂陵之內。

如此規模巨大的陵園,天價的厚葬珍寶,引來的不僅僅是盜賊,史載有名有姓的茂陵被盜就有五次之多。

漢武帝下葬後四年剛滿,屍骨未寒,他茂陵中的陪葬珍寶,就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

西胡康渠國國王獻給漢武帝的玉箱和玉杖,是漢武帝生前的珍愛之物,據說當時一個扶風人,花了青布30匹,錢9萬,在市場上購得玉箱和玉杖,拿回家後,愛不釋手,常與朋友賓客把玩鑒賞。

此等非尋常之物的出現,很快就走漏了風聲,一位不速之客有一天跟著朋友,在扶風人家中看見了這一對寶貝,他悄悄地退了出來。

這人便是武帝生前身邊的一個內伺奴才,當時一眼就認出了玉箱、玉杖。

他出來後,很快將此事報告給當地的官吏有司,有司聽罷,大驚失色,即刻捉拿了扶風人,詢問了玉箱玉杖從何得來,扶風人得知玉箱和玉杖為先帝之陪葬物後,驚恐下那敢隱瞞,便將購買經過說了出來,磕頭如搗蒜,連說自己有眼無珠,不知此為皇陵之物,更不知賣家姓甚名誰。

有司放了扶風人,並火速派人根據扶風人指定線索,出動人員緝拿商家,事過多日,那遊商早就連影子也沒有了,玉箱、玉杖上繳入官,疑為扶風人盜墓一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這些史載的確切記錄,姬順臣和鄒教授都了如指掌,沒想到這件千年迷案,竟然和徐道長他們家族有關。

姬順臣和鄒教授都很清楚,徐道長他們家族在陜南富甲一方,在前清王朝中,他的祖父已官至三品,就是在現在,他們家族在北京也有豪宅親眷。

幾年前,那華正是憑著自己祖父和徐道長祖父的良好關系,才和鄒教授一起,前往樓觀台找到徐道長的。

徐道長說,他從自己曾祖父親保存的家譜裏,看到過相關事件的一些模糊記載,但上千年延續下來的傳載斷斷續續,此事也不可能在家譜裏明確渲染,自己也只是根據一些記載事實推敲判斷而已,小時候他曾經就此問過自己的祖父,祖父對此畏莫如深,不提半字。

家譜記載他們家族起初在西漢年代發家,始從發丘起,因染發冢官司,事發後從扶風逃進終南山,在深山道觀裏掩人耳目,多年朝代更替後,家族大部分人舉家遷往陜南,在那裏廣置田產,繁衍生息,耕讀持家,漸漸考取功名,為官一方,成了陜南一帶千百年來有名的官宦豪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