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有朋自遠方來

斯蒂文博士此趟受到邀請,離開美國前來古都長安,以絕對的私人身份走進西北風小組,是姬順臣和鄒教授以及那華斟酌再三,慎重考慮研究後才決定的,他的加入,無疑對他們這個破解木牘密碼的團體,注入了更加新鮮的血液。

大雪過後,1935年的春節即將到來,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一派瑞雪兆豐年的熱鬧景象。

那華駕駛的汽車緩緩駛進了安遠門(西安老城北門),坐在後面的斯蒂文博士探出頭,回望了幾眼破敗不堪的安遠門城樓,慢慢地搖上了車窗玻璃,斯蒂文搖了搖頭,有些失望地嘆息了一聲,坐在他旁邊的姬順臣無奈的閉上了眼睛。

姬順臣知道,精於中國古文化和中國古跡研究的斯蒂文博士在嘆息什麽,雄偉壯麗的安遠門城樓,將只能屹立在他珍藏的中國長安古城墻照片的影集裏了,本想親眼目睹,如今卻成了殘墻斷壁。

安遠門城樓毀於幾十年前辛亥革命的戰火,城門樓下滿清駐軍的火藥庫,炸毀了安遠門1300多年前隋唐時代壘就的古城墻的堅固根基,以及大明帝國500多年前精雕細刻的飛檐角樓,也許,起爆的那一槍,來自於當年參加了那次攻城戰鬥的父親;也許,起爆的那一槍,來自於八旗子弟那華父親的滿清同仁兵將。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們後人今天卻坐在了一起,為尋找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四處奔波。

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滾滾的歷史進程和江山政權的交替爭奪中,往往脆弱到不堪一擊。

“姬先生,我在啟程前,仔細研究過你們寄過來的蠍玉環資料照片和相關測定數據,我認為那兩塊蠍玉環,並非你們認為的古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器物,但我還不敢肯定,因為我沒見過另外一塊蠍玉環的實物。”

斯蒂文博士說著,從隨身的文件包裏,掏出了一張寫滿英文和一些數據的記錄,交給了坐在他身邊的姬順臣,前面駕車的那華心裏明白,以他老師昔日的工作風格,是不會把心裏的疑惑保留在辦公桌上的。

“您是說,我們手頭3000多年前的蠍玉環,有可能是史前文明的產物!?這怎麽可能!”姬順臣對英文駕輕就熟,博士的記錄說明一看便懂,雖然他們對蠍玉環的歷史定位釋解不是很正確,但斯蒂文博士對蠍玉環滿紙的瘋狂想象和疑惑,還是讓姬順臣大吃了一驚。

“當然有可能,4500多年前金字塔,也有可能不是古埃及人所建,你們的蠍玉環也一樣,我曾經用X光透視過那華的蠍玉環,但沒有取到它的任何內部結構的影像。”

“是嗎,您的意思是說,蠍玉環的內部結構能屏蔽我們現代精密儀器的探測,對嗎?”

“是的,如果史前文明有一天被我們證明是存在的,蠍玉環的通靈傳奇將真相大白!”

姬順臣掏出脖領下的蠍玉環,取下來遞給了斯蒂文,前面駕車的那華也把自己的蠍玉環取下,遞了過來,斯蒂文在太平洋上顛簸了許多天,夜不能寐,他等待的就是這一刻。

盡管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車子拐來拐去,顛簸得很厲害,斯蒂文還是用隨身攜帶的一把結構復雜的卡尺,把兩枚蠍玉環仔細的測量了一遍,又從包裏取出一個精致的黑盒子,遞給了姬順臣說:

“古人沒有先進的工具和精確的計量方法,不可能手工制造出兩塊大小厚度分毫不差的玉制品!”

姬順臣從斯蒂文博士手裏接過盒子,慢慢打開,看見裏面是一把和博士手裏一摸一樣的卡尺,他取出來拿在手裏,翻來復去的看著,這種精密的測量儀器,還是第一次看到。

斯蒂文見狀,忙補充了一句:

“呵呵,姬先生,它可以精確到100微米!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手工測量儀器,作為見面禮送給您了!”

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大約是零點零七毫米,也就是70微米左右,這一點常識姬順臣心裏很清楚。

“呵呵,謝謝博士,作為回贈,我的蠍玉環可以陪您在西安度過一個禮拜的夜晚!”

“不甚榮幸,姬先生比我的得意門生大方多了,哈哈哈!”斯蒂文高興得聳著肩膀笑了起來。

斯蒂文漢語說得如此流利自如,字正腔圓,一定是受了鄒教授和那華的影響。

姬順臣和斯蒂文的對話,讓前面的那華心裏又驚又愧,作為世代家傳的至寶和護身符,他的蠍玉環自打掛上自己脖子以來,就從來沒離開過他的身體超過12個小時。

姬順臣輕輕地拍了一把駕駛座上那華的肩膀:

“那華,把車開到灑金橋吧,咱們回家,為斯蒂文博士接風洗塵!”

“啊!回家!?這……!我……!”

姬順臣平常不動神色,做起事來總是出其不意,那華有些吞吐猶豫,這個決定簡直太突然了,盡管他心裏多麽的渴望這一時刻,但是,他還沒有足夠的心裏準備,想好如何去面對姬順臣的夫人,自己的初戀情人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