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解密《如意冊》(第2/2頁)

而彭祖則是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活了八百年,被道教列為了仙真。而顓頊帝則是統一了那支外遷的羌氐,蠶叢和魚鳧王也皆是他的後裔,也就是說顓頊帝極有可能是那位被從這裏帶走的族長。

道教是以《易經》和老子的《道德經》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建立的,它吸收了道家的思想,但又有別,最終這種依托了道家思想建立起來的宗教便被稱之為道教。

但查文斌把它稱為最原始雛形的道教,因為這時候的道教還是以一種理論知識為傳播的宣傳思想的宗教,並沒有演化出現在的各種符咒、法門和陣法,那時候應該也還不具備通神的本領。

而在那個神話時代,唯一具備運用超自然能力的就是羌族巫術!

根據雲大祭司的講解,他們巫術主要有這麽幾樣本事:第一是氣血。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讓受傷的人盡快康復,主要用於治療疾病和傷殘,這一點在三足蟾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最大的本事便是可以讓受傷的人在短時間內痊愈。

雲大祭司說,根據記載,這山上以前確實是有一種神獸有這樣的本領,但相傳在那一次的部族分家中被人帶走,現在看來就是被帶到了蘄封山!

第二是靈慧。在上古時期,力量和智慧的結合就可以主宰他人的命運。靈慧,也就大祭司,他的智慧至高無上,可以呼風喚雨,在部族有主要領導地位。

在這裏,大祭司就是查文斌對面的雲;而在四川,則是那個黃金面具了!

這一點,雲大祭司和那個黃金面具不同,或許是他們這兒才是神的起源,有足夠的動物自己來祭祀;而遠在四川的那一支為了感應天神,就不得不迫使本族的人以生命為代價來祭祀他們的神。

第三個是預思。以本族最優秀的男人或女人作為苗子,調教他們的預感能力,有點像先知的感覺,用來判斷未來的走向,主要是天氣、收成,等等。

最後一個便是攝魂。跟查文斌他們這樣的道士有些類似,只不過善於進行死術,有讓人起死回生還魂之術,也有令人長生不死的不死巫術。但每一次行攝魂術都需要大祭司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所謂的長生不死也不過是活得較長罷了。

查文斌說,這些巫術和現在他所學的道派是非常接近的。因為道家思想分別就對應了用符咒治病,也就是驅邪;然後便是求雨、祈福一類的法事;再一個就是算卦、占蔔、看命理。雖然查文斌不敢說自己能夠讓人起死回生,但道士們另外一樣本事就是和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打交道。

他們兩人豁然發現這種遠古的巫術就是現在查文斌所用的道術雛形。只是道教擁有更為完整的理論思想和學術體系。

查文斌畫了一些自己常用的符咒給雲大祭司看,其中不少連查文斌本人都不能理解的符字都被一一證明是來自這種古老的羌族文化。

到這裏,一個道教的真實來源已經完全展現在他們面前。

根據他們的推算,那位姓常的人應該是在兩年五百年到三千年前來的這裏。他帶來了大量的中土道家思想和典籍。作為交換,這裏的大祭司教會了他遠古的羌族巫術,便讓他成功地走出了這第一代神話的發源地。

此後,這位常姓人士開始嘗試著用這種巫術和道家思想相結合,逐漸讓道教有了最原始的雛形:這時候的道教擁有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相應的修煉法門。

但是因為這裏的族長,也就是部落的王已經出走,所以還有一些掌握在王手裏的更高巫術沒有流傳出來。一直到很多年後,有一位天縱奇才到了蘄封山。

遷移出去的部族發現僅僅用巫術是無法完成重生和長生不老的,於是一個道教雛形的門徒運用五行陰陽和八卦之術幫助他們完成了這種心願,並應該獲取了更為高級的巫術法門,從而創下了這本現在放在他們眼前的《如意冊》。

一共七十二個字,裏面蘊含的東西仿佛包羅了整個世界。單單是翻譯出來的文字就恐怕需要查文斌用一生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