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舂山之寶(第2/2頁)

為了保存火種,大家就輪流值日看守火種,長年累月,沒有盡頭。可是保存火種非常之難,有許許多多的不利因素,常常使得他們的生活處於沒有火的狀態。有個聰明智慧的人一想到自己國家的人民的痛苦狀態,就發誓要把這個謎團解開。

有一日,這個聰明智慧的人周遊天下,走得很遠很遠了,遠到連日月星辰都不見了,終於來到遂明國。他見到此地的奇異景象,感到十分奇怪,決心把火光的來源弄個明白。經過了好多天的仔細觀察,有一天,他終於發現這裏有一種大鳥。桔紅色的嘴巴、漆黑的脊背、雪白的肚皮,長著鶚爪似的堅硬利爪,在大樹上跳來跳去找蟲吃,不時像啄木鳥似的用長長的硬喙啄樹幹,每一啄,就發出璀璨的、奪目的火光。

這個聰明人見了這種景象受到啟發,想到了取得火種的力、法。他於是撿了一根硬木枝,在遂木上鉆起來,結果真的也發出火光。這個傳說便是燧人氏的先祖鉆木取火的故事,聯想到那個傳說裏巨大的樹木,因此查文斌推斷它很有可能便是那傳說中的“燧木”!

若這裏真是燧木,那他們此刻站著的地方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也是道家最至高無上的存在,因為是燧人氏在昆侖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現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啟發,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格的區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於無名,成於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由此開始。

他二人開始不斷的推測,若是一開始沒有鉆木取火之前,那燧人氏是如何有了這冶煉技術。眾所周知,沒有火則沒有高溫可以融化礦石,這是一個先決條件,所以要麽燧木只是個傳說,要麽這掛滿了油燈的東西就應該遠比古人掌握了火之前更早就已經存在了!

而他二人逐漸的推斷之後,這個答案已經慢慢接近了後者:

既:燧人氏無法澆築出如此體積和造型復雜的青銅器物,這樣的工程即使是放在三千年以後,青銅文明達到高峰的西周時期也無法完成。

查文斌丈量了一下那棵銅樹,露出地表的部分足足有三十幾米,相當於六七層樓,而主樹幹更是要幾人才能合圍。雖然已經布滿了銅銹,可依舊還能分辨出上面雕刻著的精美花紋,這些圖案由非常復雜的點和線相連,細看之下,每根線竟然都有自己獨立的一條行走軌跡。

凡是他能看到的這些點和線都非常得以某種規律整齊嚴謹地排列著,並且不是後期用手工印刻,這些點和線是用的是陽刻的造型,這說明當時這些圖案是和巨大的樹體一並澆築完成的!

這樣的東西別說是古人,就算是當代也無法澆築,單是這倒模一關就足以難倒世人。

所以,二人大膽的推測,這東西很有可能不是出自六千年以前的遂人先祖,他們沒有這個能力,那麽究竟是誰留下了這樣曠世罕見的神作!這所謂的“舂山之寶”指的又是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