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神秘幻術:高人就在你身邊(第3/6頁)

  壺中天地

安史之亂後,唐朝進入中期。這期間,志怪與傳奇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即使是貴為朝廷宰相,也紛紛在晚上關起門來進行此類故事的寫作。於是著名的《玄怪錄》就誕生了。《玄怪錄》的作者牛僧孺,是位出身不怎麽高貴的宰相,被認為與士族出身的大臣李德裕對立,制造了中晚唐歷史上綿延半個世紀之久的“牛李黨爭”。其實兩派的爭鬥跟出身沒什麽關系,而且李德裕最大的對手是大臣李宗閔而非牛僧孺。除了政治家外,牛僧孺還是一位頂級的幻想小說家,其著作《玄怪錄》文筆優美、想象絢爛,被認為是唐朝幻想小說的典型代表作。下面這則故事就出自於這位牛宰相之手。四川廣都人侯遹騎著驢到外地辦事,行至劍門關,忽見路邊有四塊奇異的石頭,大小如鬥。他看得很賞心悅目,於是將其收入囊中,繼續前行。然而,之後發生的事是侯遹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走了一段路後,侯遹中途休息,打開行囊一看,那四塊石頭竟已化為黃金!也許這時候,他腦中蹦出的第一個念頭是:當時在路上確實只有四塊石頭嗎?自己都裝進書箱了嗎?不管怎麽說,侯遹發家了。到目的地後,他將四塊巨大的黃金轉手,獲錢百萬,當即買了十多名美女,又購置了田產和房產,修建了多所別墅,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這一天,春和景明,陽光溫暖,正是踏青好時節,侯遹帶著自己的十多名美女以及仆人,乘車來到雜花生樹的郊野,陳設美酒佳肴,共同野炊。正當侯遹左擁右抱、玩得不亦樂乎時,突然有個老翁出現在不遠處。還沒等侯遹反應過來,老翁已出現在他眼前。老翁背著個竹箱,二話不說,坐到宴席中。侯遹很憤怒,指責老翁為什麽如此沒禮貌,擅自跑到這兒來。他叫仆人將老翁弄走。老翁一動不動,也不生氣,只是自顧自地喝著酒,吃著燒烤,笑道:“我到這裏來,只想叫您償還我的債。您曾拿了我的金子,忘記了嗎?”在侯遹愣神時,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老翁把侯遹身邊的十多個美女,一個個地抓起來,全部投入背後的那看似小小的竹箱裏!隨後,老翁背起竹箱就走,步履之快一如飛鳥。侯遹清醒過來後,叫仆人騎馬追趕,但老翁早已不知去向。此後侯遹就開始倒黴了,日子一天天困頓,田產地產也一點點從手裏消失,慢慢又回到從前貧困的狀態了。十多年後,侯遹回老家,有一次路過劍門關,看到不遠處有一隊人馬。他走近後,發現為首的正是那個奇異的老翁,而他身邊竟是那些本屬於自己的美女!這時候,老翁也發現了侯遹,於是大笑。令侯遹氣惱的是,那些美女也對他竊笑。侯遹百思不得其解,追上去問老翁到底是什麽人。老翁笑而不答。侯遹更怒,又行逼迫,於是那老翁和他所帶的人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見了。他沮喪地坐在地上,望著劍門山水,眼前一點點模糊起來……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劍門外,忽見四黃石,皆大如鬥,遹愛之,收藏於書籠,負之以驢。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遹至城貨之,得錢百萬,市美妾十余人,大開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別墅。後乘春景出遊,盡載妓妾隨從,下車陳設酒肴。忽有一老翁,負大笈至,坐於席末。遹怒而詬之,命蒼頭扶出,叟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杯,啖炙而笑雲:“吾此來,求君償債耳。君昔將我金去,不記憶乎?”盡取遹妓妾十余人,投之於笈,亦不覺笈中之窄,負之而趨,走若飛鳥。遹令蒼頭馳逐之,斯須已失所在。自後遹家日貧,卻復昔日生計。十余年,卻歸蜀,到劍門,又見前者老翁,攜所將之妾遊行,儐從極多,見遹皆大笑。問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訪劍門前後,並無此人,竟不能測也。(《玄怪錄》)這是一個幻術故事。那個竹箱,似乎裝多少人都可以。實際上,在這裏,竹箱是道家世界裏的一個隱喻。道家世界存在著這樣一個獨特的空間:這個空間從外部看,是有限的,比如老翁背的竹箱;但對於待在裏面的人來說,這個空間又是無限的,比如那些被扔進竹箱的美女並不感到擁擠。這其實就是道家的“壺天”的概念。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後漢書・方術列傳》)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於壺公,故名為壺公符……(《神仙傳》卷五《壺公》)施存,魯人,夫子弟子。學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練不成,唯得變化之術。後遇張申為雲台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壺天”,人謂曰“壺公”……(《雲笈七簽》卷二十八《二十八治・雲台山治》)在上面的記敘中,壺是一個無垠世界的象征。其實何止是壺,甚至一個橘子裏都別有洞天。唐朝時,有很多外來水果,比如石榴、葡萄等。但有一種水果原產地就是中國,那就是橘子。其家族種類繁多,有柑、桔、橙、柚、枳,形態相近,實則不同。當時,這種水果是非常討人喜歡的,火紅如燈的顏色被認為可以給人帶來吉祥。下面就說一個跟橘子有關的故事。四川巴邛有戶人家,失其姓名,只知道他家有一片橘園。第一次下霜後,橘子豐收。主人帶著家丁,在園中收橘。橘子都快收完了,透過茂盛的枝葉,最後兩只橘子吸引了主人的目光。因為這兩只橘子太大了,個頭一如能盛三鬥米的罐子。主人好奇,叫家丁摘下。那兩只橘子雖個頭很大,但輕重卻一如平常的橘子。然而剖開後,令人驚訝的場面出現了:每個橘子裏,都坐著兩個一尺多長、須眉皆白的老翁!四位老翁,肌膚紅潤,兩人一組,正在下象棋。雖然橘子被剖開,但他們神色自若,談笑風生,沒一點驚恐的樣子。對決完,一個老翁說:“呵呵,你輸了,輸給我龍王第七個女兒的須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枝、紫絹披風一副、絳台山霞寶散三十多鬥、瀛洲玉塵九十鬥、阿母療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雙,後天在王先生的青城草堂給我啊!”隨後,又有一老翁說:“青城草堂的王先生原本答應來了,但卻沒到。橘中之樂,並不比仙境差,但只是不能長久,最終還是被愚人摘了下來!”另一老翁說:“我餓啦!得吃點龍根脯。”說著,從袖子裏抽出一段草根。那草根只有一寸多長,其形如龍,肢體俱全。隨後老翁用小刀將那草根削下來吃。神奇的是,草根被削去多少,便長出多少。吃完後,老翁含了一口水,噴那草根,草根遂化為蛟龍。四位老翁乘在上面。蛟龍腳下生風,騰空而起。此時天空陰沉,似暴雨將至。那蛟龍帶著四位老翁已消失在遠空中,留下主人和家丁瞠目結舌。有巴邛人,不知姓名,家有橘園。因霜後,諸橘盡收,余有兩大橘,如三鬥盎,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橘,剖開,每橘有二老叟,鬢眉皤然,肌體紅潤,皆相對象戲,身長尺余,談笑自若,剖開後亦不驚怖,但相與決賭。決賭訖,一叟曰:“君輸我海上龍王第七女須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枝、紫絹帔一副、絳台山霞寶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緉,後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饑矣,須龍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隨削隨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傳雲:百五十年來如此,似在隋唐之間,但不知的年號耳。(《玄怪錄》)除了講明道家觀念即橘內乾坤大外,故事至少透露出兩點信息:一是唐朝時四川巴邛一帶人們廣種橘子;二是比圍棋出現晚的象棋在唐時已開始流行。此外,故事中最神異的,莫過於老翁最後化草根為飛龍,共騎而去。無獨有偶,晚唐柳祥在《瀟湘錄》中也記錄了一個類似的場景:唐太宗貞觀初年,洛陽王守一賣藥於市。時有士人柳信,家境甚富,有一子得怪病,眉頭上生出一肉塊。久治不愈,於是請來王守一。後者看後,於葫蘆中取出丸藥一枚,嚼爛後敷於肉塊上,又叫其家人備上一杯酒。須臾間,肉塊破裂,蹦出一條五六寸長的小蛇,五色燦爛,奪人眼目,隨風而長,轉眼已達一丈多長。王守一含杯中酒,噴向大蛇。霎時間,雲霧驟起,王守一乘跨大蛇,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