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悟道(二)(第2/2頁)

“我……”老人的一句說,說的我發反駁。

“娃子。你我相逢就是緣,今天我就跟你說道說道……”

他說完,從杯子裏面撈起了一片茶葉:“上古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但不知那是時候的他,是不是用的熱水敷泡呢?”

“這……”我一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有人說茶是水寫的文字,不僅能洗胃。還能洗心。茶的靈魂入水,水的靈魂入心,心的靈魂入道。沒有什麽比茶更能溶於水,沒有什麽比水更近於道。人在道中行,做好人行善事。與道沒有間隔。反之則如,茶苦水澀,茶藝無存。茶人渴望回歸自然,永遠追求純真。想來,茶是水中至善,為什麽不去喝,不去品,不去悟呢?”

“古人雲:‘水為茶之靈’,‘水為茶之母’,由此想來。茶溶於‘上善之水’中即稱為茶之道,茶道即人道,人若不立,茶不足道。”

“《道德經》中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之王。”

“這世間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麽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還有言‘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說到此,那老者眼中閃爍出更為明亮的光澤:“這就如同我們所修的道一樣,‘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汙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便是至仁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