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毗盧水神炮(第2/3頁)

南海波濤洶湧,向來風高浪急,這種船多半都不結實,到得深海大洋之上,用不了多久便會被風浪打沉,大擁沙便會隨之葬身海底,水底魚龍蛟鯢之屬,最喜食擁沙之肉,它們會紛紛鉆進破碎的船體,把那大擁沙撕咬得僅剩一具空殼,漁民們都相信海底有“龍”,將其視為海神,他們這種習俗是一種祭祀海神的行為,可讓龍王爺保佑海上風平浪靜。

但也有極特殊的情況,“大擁沙”力大無窮,而且性蠢皮厚,不知疼痛,往往被漁民們亂矛攢刺放了血後,仍得不死,破艙遁海而去,船外罩著的漁網就是防備它掙脫出來,我們遇上的這艘三桅船,特征非常明顯,要是知道其中緣故的海狼,一看便知是用黿鰲祭龍王爺的打標船,因為沒有牽引之船,而且牽引船也不可能來這片危機四伏的海域,它顯然是已經被放至遠海,由於最近幾日海上波瀾不驚,天氣好得出奇,才始終未沉,竟然漂流到了珊瑚螺旋附近。

三桅船雖然已經漏水,卻在搖搖擺擺的起伏之中始終未沉,而且三番五次地撞向我們的座船,明叔雖然為人不太可靠,但他行遍南洋,航海經驗豐富,在海上見過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情,一看這情況就知道不妙,很可能三桅船裏的“大擁沙”沒死透,撞破了船底,但由於身軀龐大,被卡在了底艙,這種黿鰲之屬,力大無窮能夠負山過海,它不善入深水,定是想在水面上找個什麽東西,撞掉背上甩不脫的船架子,這才陰魂不散地跟“三叉戟號”纏上了。

海霧中能見度低,我們的船也不敢開快了,備不住就讓它撞個正著,雖然三叉戟兩側有銅板裝甲保護,也未必能保證沒事,最要命的是這血船吸引了眾多鯊魚,一旦引來深海的魚龍巨物,那將會是倒海翻江的動靜,明叔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現在想起來兀自心有余悸,此刻被我一問,當下撿緊要的情形跟我們說了。

由於大擁沙僅在一些自然環境特殊的群島海域出沒,所以這種打標祭海龍的習俗並不多見,別說我和胖子沒聽說過,就連船老大阮黑也不知曉,只有明叔這種常年在遠海外洋上做亡命生意。專涉狂波驚瀾的海商才了解一些。

不過我和胖子對此將信將疑,眼看那艘三桅船即將從水神炮的射擊死角中進入射程,胖子還忍不住問明叔這事是真的假的,喂龍王爺的?海裏當真會有龍?那龍宮裏是不是還得有蝦兵蟹將和耍大錘的王八將軍?

明叔目不轉晴地盯住三桅船,生怕錯過了開炮的時機,口裏對胖子說:“有沒有搞錯啊,見過龍王爺的人還能站在這裏說話?你要想知道,就要自己遊下去看個明白。那血船再不沉下去,早晚要把海底的大家夥引上來,到那時候就什麽都晚了,咱們這船雖快也一定沒得逃……快……快開炮……”

在明叔的叫喊聲中,我們的座船與三桅血船之間,再次進入了平行姿態,間距不過十五六米左右,正是使用金毗盧水神炮的最好時機,由於射程實在太近,甚至不用考慮炮擊的提前量和拋物線彈著點等因素。幾乎可以用火炮來直瞄射擊。

金毗盧水神炮是以舊式移動艦炮改良設計,並以印度水神“金毗盧”命名。之所以用老式小型艦炮,是因為所謂的水神炮,並非是以殺傷為主的海戰武器,它還要在航海中起到多種作用,老式的炮彈更便於改裝,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制造使用多種不同用途的炮彈。

炮身接近古時“囟炮”,不過囟炮形體短粗,需向高四十五度角以上開炮,取拋物線射擊敵人,舊時在中國將“囟炮”俗稱為“虎蹲”,也有叫“田雞雷”。都是以形狀得名,在日本等國則稱它為“曲射囟”,海神炮的發射原理接近於“囟炮”,不過口徑小了許多,炮身加長,射擊角度可以壓低,在三個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的炮手控制下,裝填發射速度也會相應提高許多。

炮彈的種類包括子母彈,彈膛中空。內容許多鉛丸炸藥,膛中構造特殊,有前後各部,能在空中炸裂,母彈爆炸後,子彈四散,覆蓋面極廣,子彈內裝有碾碎的缽羅藻,可以使缽羅藻碎沫蓋住一定區域的海面,缽羅藻為印度洋海中異類植物,物之屬性有生克制化,凡海中之魚鰲鯨鯢水族之屬,大多懼怕這種海藻,遇到鰲魚鼓浪傾覆舟船的情況,可以逼迫其暫時遁入海底。

此外“金毗盧水神炮”的各種炮彈裏,還包括開花彈,開花彈也是內分兩層,又分銅鐵兩種質地,著彈後炸為碎片,威力甚大,是一種轟擊礁石或建築的攻擊形炮彈;另有實心鋼甲彈,中心堅實,外裹鋼衣,穿透力墻,專用來攻擊海匪的鐵甲艦船;葡萄彈則是在膛內即炸裂,紛飛脫膛,不能及遠,諸如此類,舉不勝舉,正因其在海上效用眾多,是艦船的守護神,故以金毗盧相稱,英國人則稱它為震海炮,最早是英國海軍發明,後來在南洋被廣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