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寫在煙盒紙上的留言(第2/2頁)

當年封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封師古瘋了,祖宗留下過訓示,移山巫陵王的陵墓不能挖開,因為那座古墓中埋著個怪物,封師古卻不遵守這個禁忌,盜發此墓後整個人都變了,多半是在盜墓時被巫陵王的陰魂纏了,他幾十年來把從各地盜挖來的明器、棺槨、丹鼎、金玉,一股腦地往古墓裏裝,又妖言惑眾,想拉著許多活人進去殉葬。

但這些反對封師古的人,在封家宅裏都沒什麽地位,封師古對他們也不強求,只說外邊的世界轉眼間就會血流成河,躲進“地仙村古墓”裏,先死後成仙,得了大道長生不老,“與日月同壽、並天地同存”,這乃是下仙死後渡屍之法,你們這些不肯去的,多是癡迷不悟,迷途難返了,不過你們的子孫後代要是有劫有難,按照“觀山指迷賦”進古墓來尋地仙,念在同宗同族的份上,我照樣肯渡化他們。

後來流寇入川,果然是殺人不計其數,但大軍並沒有打到川東,只是明末清初土匪亂兵極多,難免殃及青溪地區,也曾進山盜發地仙村古墓裏的珍寶,卻並未得逞。在戰亂中,封家的人沒有就此死絕,背景離鄉逃到了湖北,隨著改朝換代隱居一方,偶爾窘迫時,便盜墓為生,“觀山指迷賦”和倒鬥的手藝仍然沒有失傳,但傳到封團長這代,人丁不旺,老封家就他一個後人了,連祖宗的本事都沒學全,沒什麽正業可做,只好常年混跡在綠林之中,倒也逍遙自在,恰好趕上抗日戰爭爆發,國難當頭之即,他就帶著幾個弟兄當了兵。

他戎馬半生,經歷了大小幾百場戰鬥,從解放前就當團長,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了還是團職,要說這半輩子立過的戰功不小,也獲得過不少榮譽,單是他率領的那個團,就是縱隊裏的王牌團,其榮譽稱號,在遼沈戰役時期有“千炮萬炮打不動守如泰山英雄團”,還有抗美援朝時期的“深入敵後出奇兵常山趙子龍團”等等。

可封團長雖然打仗不要命,而且屢建奇功,但他這個人,身上毛病太多,喝酒睡女人是家常便飯,他本人也好玩,打獵、騎馬、跳舞、票戲、鬥狗、養猴沒有他不喜歡的,而且不管玩什麽都是行家裏手,再加上此人綠林中的匪氣很重,跟誰都講義氣,背了許多記次大過的處分,甚至有幾回差點被軍法從事了,但是在戰爭年代,只要打仗能打出作風,別的什麽事都好說,不過到了和平時期,部隊裏就招不開他了,只好調動到地方上工作。

封團長離開部隊轉到地方,身上的毛病就更明顯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比較迷信,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從來都沒含糊過,砍頭只當是風吹帽,可一提火葬就嚇得全身打哆嗦,並且對自家祖宗傳下來的“觀山指迷賦”深信不疑,所以後來的一系列運動中,他就成了眾矢之的,還多虧了部隊裏以前的老首長保了他,給遠遠地下放到農場勞動。雖然苦點累點,但山高皇帝遠,有什麽運動也波及不到深山裏的果園溝。

但封團長散漫慣了,只習慣對別人發號施令,眼裏不揉半點沙子,覺得自己實在是幹不了采石的苦力,開始先想到了自殺,可覺得這麽死了有點窩囊,就打定了主意要跑--跑回老家去古墓裏找地仙。

封團長在遺書中提到,他這輩子活得問心無愧,唯一覺得對不起的人,就是當時一塊在農場幹活的孫耀祖——老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