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3/3頁)

胖子在地上翻了一陣,沒見有什麽木樁子,卻找到六七口“朱漆戧金”的大紅棺材,同樣纏著鐵索,棺體裝飾有秘色貝殼,並且描繪著一個鋼髯戟生的神明,嘴裏叨著半具血淋淋的惡鬼,跟吃燒雞般地大口撕咬,顯得十分血腥殘忍,看那些漆棺形制,都是元明前後的棺槨,眾人都覺此事蹊蹺,烏羊王古墓的刑徒亂葬洞底下,怎會藏有明代漆棺?不知又有什麽古怪,難道地仙村封師古埋葬在此?

孫教授跳下去看了看,說亂葬洞底下被改成“墓井”了,是明代的風俗,這個“井”與金井玉葬的“井”不同,形狀也不是“井”,只是指“不下葬直接掩埋”的意思,因為明朝延續了元代的活殉制度,所以“墓井”裏所埋之個肯定都是活殉的,你們看這些朱漆棺上都繪著“鐘魁吃鬼”,這就是鎮鬼用的,不知給“地仙”殉葬的都是什麽人,但十有八九,都是活活憋死在棺材裏的。

我點頭說:“此墓舊址已被觀山太保占了,封師古精於數術,他肯定是遵照風水古法,仍然把活人釘在棺材裏埋到此處,不肯使陵區內有絲毫的走風露水,朱漆棺材保存完好,咱們正好拿它當做載具渡水。”

棺材浮水本是湘西排教所做的勾當,俗稱“擡響轎”,類似的傳說我曾聽陳瞎子講過,裹著數層朱漆的棺材,都是密不透水無間無縫,不留縫是為防止鬼魂出來,把活人關在裏面生生憋悶窒息而死,棺中自然有股怨氣不散,所以浮水不沉,不過這都是民間的說法,實際上所謂“藏鬼之棺,能渡陰河”的現象,多半是於棺中腐氣充盈有關。

此時要拆解了棺板極是耗費時間力氣,倒不如用那擡響轎的法子,把棺木當做“沖鋒舟”渡水向前,眾人別無良策,只得依著古法施為,能不能行尚且沒把握,那朱紅的漆棺極是沉重,這才叫“死沉、死沉的”,“亡而不化”的死者諸氣閉塞,遠比活人沉重,可有道是“偏方治大病”,有時候民間的土法子不信還真不行,拖到水中,棺材硬是不沉。

說起這土方、偏方,有許多都是從舊社會一些教門道門中流傳開來的,當年那些充做神棍的“太保、師娘”,常用之來愚弄百姓,但這裏邊真有管用的,而且效驗如神,比如刮風迷了眼,眼裏進沙子了立刻吐唾沫,馬上就可恢復正常;又比如“打嗝”,一氣連喝七口清水即愈,多喝一口少喝一口都不行,只是七口水方可。

這些“太保、師娘”們的偏方,在近代醫學上都難以解釋,連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明究理,只推說是仙家傳下來廣濟世人的妙法,解放後赤腳醫生培訓手冊裏都離不開這些偏方,我這輩子沒少見各種千奇百怪的“土法子”,所以我對響轎渡水之事比較有信心,當先跳上去試了試浮力,雖然棺材比獨木舟寬不了多少,但地下湖水流平穩,乘在上面劃水前進不是什麽難事。

一口漆棺不夠五人打乘,於是又拖拽了另一口下水,我和Shirley 楊乘了其中之一,其余三人伏在另一口棺材上,乘棺渡水的事情沒人經歷過,經驗二字無從談起,也就是仗著人多膽氣壯,否則獨自一個,誰有膽子坐在裝有古屍厲鬼的棺材渡涉陰河?饒是我自認算個心狠膽壯的,可在潛意識中不時有種錯覺,總覺得身下的棺材裏似乎有東西在動,漆棺附近偶爾有魚翻出水面,發出“嘩”地一聲輕響,又見水面上鬼火飄蕩,真如進了鬼域冥河一般,在這種詭異莫測的氣氛中,周圍的黑暗處更顯得危機四伏,我不由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眾人用工兵鏟撥水劃行,尋著水聲向前,兩口漆棺一時倒還漂浮得極為平穩,忽見數十米開外一片鬼火閃爍劇烈,慘淡的光影中,能隱約看見有一片黑魚脊翅般的東西,這地下湖的湖面看起來也是黑的,不過那東西身上也有許多亮點,象是有千百只眼睛,此刻正浮在水面上,與胖子三人所撐那口“浮棺響轎”離得漸漸近了。

胖子伸著脖子舉了手電筒去照,要看看水裏究竟是個什麽東西,我想提醒他小心點,話還沒出口,就見那團事物忽地從水中躥起,沖上了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