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起源(第2/3頁)

以前張三爺曾說金算盤身手不行,可那是分跟誰比,相比了塵與鐵磨頭是差了許多,可畢竟是做了多年摸金勾當的老手,比起那些普通人來,他的腿腳也算是格外敏捷,被大水所迫,在暴雨中一路狂奔,最後舍命搶上一處高岡。

金算盤逃至高地,趴在地上往下一看,只見黑雲已漸漸消退,遠處的天際猶如一片烏黃色的濁泥,其中浮動著暗紅色的光芒,泛濫的黃河以不可阻擋之勢,吞沒了岸邊的村莊、船只,被黃河大水卷住的人們,和牛羊牲口一起掙紮著隨波逐流,全喂了水府裏的蝦兵蟹將。僥幸逃到高處的老百姓,一個個面如土色,不住口地哭爹喚兒,但世間的一切聲音,都被隆隆水聲遮蓋,景象慘不可言。

這場大水來得極快,渾濁的河水足足兩個時辰才退凈,金算盤撿了條命回來,驚魂稍定,一摸身上帶的東西,才發現背後背的金剛傘沒了。

當初張三爺留給他們的金剛傘共有兩柄,其一乃是摸金校尉傳下來的千年古物,這柄在了塵手中,金算盤隨身所帶的是明代所制,材質工藝與古傘一般不二,也是件極難得的防身器械。肯定是剛才亡命奔逃,把金剛傘失落了,如今多半已被大水卷去,哪裏還能找得回來,只好再想法子找個能工巧匠重做一柄。

金算盤打定主意,就順著山坡走下去,想要跟當地老鄉買些東西吃,但大災過後,饑民遍地,田舍村莊都沒了大半,即便有錢也買不到食物。他饑火中燒,正餓得前心貼後背的時候,就見好多人都往河邊走,說是要去看龍王爺,他心覺奇怪,就隨著人流走了過去。

到河邊一看,饒是金算盤見多識廣,也不免暗自吃驚。只見在河彎的坡地上,擱淺了一條大魚,尚未斷氣,魚頭比尋常民房都大,滿身巨鱗都和鐵葉子相似,沒有淤泥的地方泛著烏青的光澤,魚目圓睜,頭尾擺動,黑洞洞的魚口一開一合,腥不可聞,看它的魚嘴大小,恐怕連千百斤的大黃牛都不夠它一口吞的。

當地老百姓們全都嚇壞了,戰戰兢兢地跪在魚前,燒香叩頭不止,懇請龍王爺息怒,快回水府,有許多人當即就上前去推,想把龍王爺送回黃河,卻如蜻蜓撼柱,根本推不動半分一毫,也沒地方去找牛馬來拖拽,眼瞅著龍王爺進氣少,出氣多,瞪著魚眼死在了岸邊。

金算盤看了多時,然後向叩拜龍王爺的百姓們打聽一番,找到路徑進了縣城打尖吃飯。聽當地人說這是百年不遇的大水,雖然來的急退的快,可造成的損失慘重,而且黃河水府裏的龍王爺死在了岸上,絕不是什麽好兆頭,後邊肯定還有大災難,如今黃河泛濫,淹死了不知多少人畜,這裏本就地薄人窮,十年之內元氣難復,還不知要餓死多少窮人。

這些話聽在金算盤耳中,便動了惻隱之心,眼見天災無情,苦了兩岸的黎民百姓,心想:“這等大災過後,定然饑民遍野,現今世道衰廢,官府無能,除了我,誰肯來管?”當下就有心置辦糧食賑災,但他的貨物失在了河中,消折了本錢,身上雖然還有些錢,可面對成千上萬的災民,無疑是杯水車薪,於是動了倒鬥的念頭,思量著要做一票大買賣。

金算盤想起幾年前的一件事情,當時從一位客商口中得知,在離此不遠的龍嶺,有處大唐皇陵,藏在崎嶇盤陀的蛇盤坡裏,要是能從其中盜出一兩件皇家珍寶,就不用為籌措錢財發愁了。只是他熟知陵譜,卻推算不出唐代有哪座皇陵是建在此地。

他在客棧裏撿了幾個舌漏,窺到一些端倪,問清了去龍嶺的路徑,便進山尋找古墓,果然見山中形勢不俗,雖然山體支離破碎,但掩蓋不住龍飛鳳舞的氣象,按理是個皇陵的所在,只是附近零零星星有幾處村落,常有放羊放牛的在附近徘徊,想打個盜洞挖進古墓地宮容易,但難掩人耳目。

金算盤想了個主意,又回到黃河岸邊,眼見大魚屍體仍然停在河邊,便對當地百姓聲稱願意出錢建座龍王廟供奉魚骨,以求河神老爺保佑地方上風調雨順,並捏造了一些借口,讓眾人相信,魚骨廟的位置一定要建在山裏,否則還會發生水患。

通過建廟、蓋房、種莊稼來偽裝盜掘古墓的蹤跡,是摸金校尉常用的法子,鄉民們不知底細,自然信以為真,當即便由金算盤出錢,百姓們出力,把大魚的骨骸運進山裏,搭建了一座龍王廟。

金算盤趁著建廟的這段時間,著手準備倒鬥,依他的經驗判斷,龍嶺古墓規模不小,當地對那座古墓的傳說極盡神秘詭異,料來不是太平的去處,沒有了金剛傘護身,心裏總覺得不太踏實。可另一柄金剛傘留在了塵手中,一別多年,始終沒通音訊,也不知當年那位同伴的下落,只好搭船到河北保定,尋找暗器名家銷器李再重新定做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