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風波

正月十五早上,徐有貞好像並不急著去河閘上安撫鄉民,也不著急回京過節,從容用過早點,就在巡檢司後衙的正房裏喝茶讀書,甚是悠閑。不多時魏知州和張主事也來了,都被請到房中閑談,只有周巡檢早早領兵走了,不在衙內。

楊繼宗大約摸清了徐有貞的思路,倒也不急躁,只在屋裏與徐貫閑扯。倒是徐貫有些沉不住氣,坐立不安地過一會兒就要出門看看。隨著他的進出,楊繼宗也隔門見到好幾次有弓兵匆匆跑進來,過一會兒又匆匆離去,知道那必是從河閘那邊來報信的。

直到接近午時,徐家的一個家人才過來通報,說是老爺即刻要再去那邊河堤上看看,讓兩位少爺一起前去。楊繼宗與徐貫連忙帶著自己的人出了巡檢司衙門,才見衙門外面還有魏知州帶過來的二十多個衙役和弓兵,還有張主事的幾個家人,有騎馬的,有步行的,亂哄哄地正等待出發。

徐有貞出門的時候,臉色似很是不悅,也不與楊繼宗打招呼就上馬出發。這四十來號人馬的隊伍雖然不算整齊,卻也浩浩蕩蕩,一路沿著白河岸向北款款而行。路上才發現,鎮裏鎮外的許多百姓也都朝著河閘方向而去,全都面露興奮之色,見有一隊官差來了,才紛紛到路邊避讓。

來到白河大閘附近,就見今日狀況與昨天又有所不同。在水閘周圍的百姓足有千人以上,卻大都集中在西岸一邊。這幾日天氣和暖,河裏冰封已經不實,大家或是怕人多了壓塌冰面,因此河面上只有稀稀拉拉不多的人。對面東岸一邊的人更少,在老遠地隔河相望。再仔細分辨,河西的這些百姓大約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撥在貼近河閘的裏圈,約有三四百人,情緒較為激憤,不少人手中還拿著鋤頭、鐵鍁之類的家什。但與昨日不同,這些人並沒有擁到大閘跟前,而是離著鐵閘還有二十來步距離,圍成了一個半圓圈,看起來也還秩序井然。另一部分人應該是來看熱鬧的,都在請願的鄉民後面,有近有遠,也有三五成群在一起議論的,也有些小孩子爬到附近樹上看光景的,似乎唯恐耽誤了一場精彩大戲。還有鎮裏村裏的一些小販也不誤商機,賣茶水的、賣點心小吃的,甚至賣孩子玩的空竹、毽子、紙燈籠的,都在更邊緣的地方擺起了攤位,居然也有不少顧客。

徐有貞見此情狀很不高興,對迎上來的周巡檢道:“這是什麽吉祥景象,大家放著元宵不過,跑到此處來看熱鬧?你讓弓兵先把這些小販全都趕走,無關百姓也讓他們回家過節,或是到鎮裏,那邊才是正經熱鬧。”

河閘周圍的鄉民見官府的人來了,自動讓開一條路讓他們進到圈中。徐有貞站在水閘邊對眾鄉民大聲道:“本官昨日許諾,要為賑濟諸事給眾位鄉親一個交代。昨晚本官與魏知州等人商量過了,一切安排就請魏公宣示爾等。”

鄉民們霎時安靜了許多,都要聽魏鳳舉說些什麽。偏偏魏鳳舉嗓音喑啞低沉,只得努力高聲道:“昨晚本官並巡檢司周巡檢、鄉紳張主政奉都察院副都禦史徐大人之招,商議賑濟災民等事……為舒鄉民災後無糧之困,徐大人特地捐出百兩白銀,本官與眾鄉紳也願各籌集百兩……與之前朝廷已準賑濟錢糧,共計銀四百七十五兩,糧三百七十石……不日就可分別發給災民……”

因他聲音小,四周的百姓聽不清他說的什麽,故而每講幾句,就有人在旁幫他大聲向眾人復述。這一來卻打亂了他說話的節奏,話音不住被打斷,中間又被插進許多人的大聲議論。說到徐有貞親自捐銀一百兩賑災,就有鄉民議論,說這個徐大人倒真是好官,肯拿自己的銀子救濟百姓。卻也有人道,未必就真是他自己家的銀兩,哪有用自己的錢為朝廷補窟窿的。更有人說,副都禦史比順天府還要大好幾級,這麽大的官還不有的是錢,哪在乎這百十兩銀錢。這些議論全都清楚洪亮,聽得徐有貞臉上變顏變色,極不痛快。

說到不日就可發放賑濟,又有人在下面大聲問道:“不日是哪一日?這話年前就對我們說過,再過幾天有些人家早已餓死了,再發賑濟還有什麽用?”也有人說:“這些錢糧要如何分配?可不要都給了那些餓不著的大戶,無糧的小戶反沒有指望。”

魏鳳舉見這些亂民不可理喻,十分惱怒,雖想大聲呵斥,無奈嗓音不濟,根本壓不住眾人。徐有貞此時反倒面色從容,並不講話,似是要看情勢發展再作道理。

楊繼宗自來到河閘,一直站立在徐有貞旁邊,冷眼看他的行動,一面暗自揣摩他的想法。此時才開言道:“老伯,我看這些鄉民的疑慮也不是全無道理。地方上劣紳汙吏用種種方法克扣錢糧中飽私囊的事從來甚多,災民們若無眼前實惠,恐怕一時難以平復散去。以晚生之見,不如直接將那些賑濟錢糧發放給百姓,由他們自選人手主持分配。那樣分得均與不均都與官府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