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之死

劉建華出生在賀縣鄉下的一個務農家庭,他是劉家的三代單傳,他出生的那天,破陋的家裏擠滿了前來祝賀的鄉親和親戚,他爸爸和媽媽抱著幹幹瘦瘦的他,臉上笑開了花。

一周歲那天,劉建華父親又請來眾多鄉親,把劉建華抱上桌子抓周。桌子上放著筆、算盤、鐮刀,劉建華流著口水毫不猶豫地抓起了筆。抓周結束,旁邊響起了陣陣歡笑聲,劉建華父親笑得合不攏嘴。

開始上學了,劉建華果然沒有辜負當初抓周時的選擇。每天上課,他都把雙臂平鋪在課桌上,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他的成績也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隨著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村子裏不少人出遠門下海做生意,劉建華父親也參與其中,卻賠得血本無歸,欠了一屁股債回到老家。劉建華的父親尋思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種田收入太微薄又還不了債,不如去撿廢品賣吧,起碼賺得比種田多點。

慢慢地,賀縣各個角落都有了劉建華父親收廢品的身影。雖然劉建華以優異成績考入縣城的高中,但是他總覺得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來,他不止一次地聽過有人議論他家裏是“收破爛的”,他最討厭的事情就是他父親來學校給他送東西。每當那個時候,他都會把父親拉到角落裏,像個小偷一樣害怕地四處張望,生怕有人發現他們站在一起。

劉建華覺得自己的人生起點不如別人,所以總是加倍努力地學習,他要想方設法彌補家庭帶給他的缺陷,讓自己成為更優秀更受歡迎的人。所幸努力終有回報,他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名,班主任在班上都說過好幾次了,如果班上只有一位同學能考上本科大學,那個人只能是劉建華。為此,他也收到過不少女生崇拜的目光,其中就有一個坐在窗子邊的女孩。

那是一個經常穿著樸素白襯衫,留著黑色長發的漂亮女孩。她坐在窗邊,時常會看著走廊外發呆,每次下課她朝窗外看著時,劉建華總會裝著去上廁所的樣子走出教室門,為的就是穿過走廊時能和她四目相對,然後看到窗子裏的她對著自己笑,那笑容讓他的心臟簡直都快要爆炸了。

盡管劉建華因為不錯的長相和優異的成績受到一些女生的青睞,但是他眼中只有那個坐在窗邊的女生的笑容,他想占有那個笑容,想讓那個女生只對自己一個人笑。可惜的是,因為家裏的原因,劉建華覺得他暫時配不上那個笑容,他們三年同學時期走得最近的一次,是那個女孩看到他的桌上放著一本破舊的《月亮與六便士》時,開口問他借書看。

“當然可以,你看多久都行!”劉建華靦腆地對那個女生說,享受著心臟爆炸式的喜悅。

那天放學後,女生把書還給他。劉建華鼓足勇氣跟在她的身後,想找個機會親近她,想跟她好好聊聊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裏表達的思想。可惜他還沒來得及打招呼,就看到她坐上了別的男生的自行車後座,一路歡歌笑語地回家了。劉建華遠遠地看著,一個人暗自神傷。

高考成績放榜的那天,一切都被班主任言中了,全班果真只有一人考上了本科大學,那個人就是劉建華。劉建華所在的小村莊也轟動了,村子裏誕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大學生。大學錄取通知書到達的那天,來賀喜的鄉親們幾乎踏破了他家的門檻,那個暑假,劉建華逢人就被稱贊一番,他的父母也在鄉親們面前挺直了腰板。

劉建華選擇的是一所知名的師範大學,上了大學後,劉建華發現外面的世界那麽大,有那麽多的書沒有讀。從大一開始,除了上課和社團活動之外,劉建華所有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他每天廢寢忘食地瀏覽古今中外的書籍,在宿舍裏的墻壁上、在自習室的貼紙上,寫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名句。在舍友看傻子一樣的目光中,他極有規律地每天清晨起床,去操場上一邊跑步一邊背書。

頂著校園中獲得的眾多榮譽和光環,劉建華從師範大學畢業了,他準備去做一個高中老師,他的目標是成為優秀的國家特級教師,讓他的思想和學識隨著桃李傳遍天下。

可是他很快發現因為前些年的大學擴招,每年的全國大學畢業生已達數百萬,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文憑已經變得沒有那麽值錢了。工作並不好找,而且自己學校所在的城市不僅房價漲得驚人,連租房也是一大筆開銷,家裏並沒條件支持自己。劉建華再三思索後,決定先回到家鄉賀縣,先在縣城的高中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存一些積蓄,再考到大城市的學校裏來。

畢業後的那個暑假,劉建華回到了賀縣,到賀縣二中應聘實習教師,很快就全票通過了面試,在校長和主任安排的試講課中博得學生們的一致好評。賀縣二中的李校長麻溜兒地給劉建華遞上了一份實習教師簽約合同,簽約一年,月薪2500元,劉建華不假思索地在合同上簽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