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搶人!對話潛意識

何謂學霸?何謂中等生?何謂學渣?高考完後一目了然!

學霸:“我不用查成績,也不用選學校,有人上門來找我求我讀書”。

中等生:“選學校選專業好難啊,眼睛都挑花了”!

學渣:“我該去哪裏讀書,有人要我嗎”?

這就是人與人的差別。學霸不常有,沒經歷過的人都不知道考狀元還有這種待遇,讓名校招生辦的人從燕京特意跑來。梁坤也不知道,他不認識成績好的學生。

其實這個年代還比較保守,梁坤算是特例,未來名校搶人才的方式更誇張。各省市狀元得知成績的方式一般不是上網查,而是兩所學校的老師打電話通知。學生的電話、家長的電話,甚至班主任老師的電話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撥通,至於華清、燕大誰先就看手速和運氣。

他們去聚餐了,梁坤既不在物資庫也不在爺爺家,兩校的老師都沒能搶先,只能等他回來,公平競爭。

他們也都有著橙色任務,內容一樣要讓梁坤進自己的學校,梁坤怎麽選都能完成一個。

眾人熱切的把兩個老師迎進門,送上茶水,寒暄了幾句。在他們看來,梁坤進這兩所學校可以說和走上人生巔峰掛鉤。名校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普通人參觀都得預約。

其實爭搶優質生源很常見,不僅在國內有這種現象,國外也有,只是方法有些區別。

華國教育體系下,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選拔,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途徑。同時,高校的生源質量直接關系到一所學校的發展和地位,而錄取分數線越高的學校越能吸引更多質量好的生源。

華清和燕大之所以同時搶某個考生,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這位考生有多優秀,而是因為該考生的分數決定了今年的錄取分數線。如果這名考生被其他大學挖走,本校分數線就會下降,一旦整體低於對方學校,那麽今年這場招生可以說就輸給了對方。

招生工作只是整個高校育人環節的第一環,卻展現了華國教育體制中的唯分數論。狀元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卻是社會的焦點,是輿論的導向。從報考志願開始,媒體就會大肆宣揚,哪些狀元選擇了華清,哪些選擇了燕大。這無形之中加重了學校的壓力,招生組的壓力。

說白了這是一個風向標,如果新聞中出現“今年高考,各省狀元均選擇燕京大學”,可能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華國最好的學校,反之亦然。

於是,讓人更加目瞪口呆的事發生了。兩個老師連口茶都顧不上喝,爭先恐後的對梁坤許諾加入學校的種種好處,競相為他開出了令人眼饞咋舌的優惠條件。

學院、專業任選,學費減免,提供高額獎金等等……

這種招生方式讓家長們在一邊感慨不已,梁坤讀書讀到這個份上,是真正的實現了自由。他把選擇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資格隨心所欲了。

這就是狀元郎的待遇嗎?如果是古代,他這會兒是不是已經被皇帝指婚成了駙馬爺,要開始準備迎娶某位公主了?

兩所名校對梁坤都志在必得,老師在說自己優勢的時候,還時不時打擊對方兩句,讓旁觀者大跌眼鏡。老師們都知道,梁坤真是天才,不只是成績好,挖他等於學校裏多個高水平運動員,還能參加大學生運動會呢。

天才跟凡人是不同的生物,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是為了打擊他人而存在的。你能考一百分是因為你不懈的努力,而他能考一百分是因為卷子只有一百分。

梁坤認真聽著兩人介紹,華清大學是主工科,燕京大學是主文科。

華清大學以理工科為主,側重的是培養理工學科的實用高端人才。燕大是以基礎學科為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社科,培養的都是這樣的人才。這兩所都是綜合性大學,沒有單純的文理之分,只是燕大文理皆優,華清則強在工科。

這是因為在1952年,國家將華清的文、法、理等學科都劃入了燕大,而燕大只保留了文理,工科都歸了華清。從這時起華清成了一個純粹的工科院校,而燕大,則成了全國最好的綜合性大學。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華清的理科也發展起來了。在專業質量上來說,華清的化學評級為A+,數學和物理學也進入了A類,但文史類還是與燕大差距甚大。

按照招生老師的說法,如果你是文科生,希望在人文社科領域裏大顯身手,當然該選擇燕大。反過來說,如果你對應用感興趣,對工業類設計、制造,對工程設計、建設等領域感興趣,當然是選擇華清更好。

風格來說,燕大就是一個風度翩翩的思考者,思想可以天馬行空,感情可以激情澎湃;華清則是一個刻苦踏實的行動者,行多而言少,注重實用,注重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