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才瘋子,一線之隔(第2/2頁)

主辦方領導早上召集眾人在一個大會議室裏開會,不只是活動負責人,連十個評委也參與了。

主事人先說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分析了厲害關系,然後問道:“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吧,主要是今晚的比賽。如果梁坤的隊伍演奏原創曲子非常好,比昨天的還好,要不要給他們這個冠軍?”

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說話都是模棱兩可,等待其他人的發言,想要隨大流。一小時後,“給”和“不給”選擇各一半。

這些人裝出“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的神態來,實質藏著一顆勢利的心。電視台的人只關心收視率,老評委們已經退了,怎會冒著“晚節不保”風險做有爭議的事?

孔子曰過:“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段話第一句是不把脾氣發出來,若是必要發出來,那應該把話說的中和合適,這是個人修養講話分寸問題。

現實中孔子的中庸之道,被很多人理解為折中主義。折中主義作為個人處世哲學,就是精致的個人主義,使個人變得圓滑世故,自私膽小,工於計算。總之不敢分是非堅持正義了。

很多人認為成熟就是事故,而所謂的事故就是圓滑。這種成熟用一些成語可以形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三緘其口,默不作聲。知難而退,明哲保身。言不由衷,阿諛奉承。

聊起梁坤,有人想到了梵高。他是具有高超色彩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傳奇畫家,也是一個會將自己耳朵割下來的男人,他有神經病。

後來人們說起那些創造力異於常人的“天才”時,也常常關注他們是否有偏離常規的精神狀態。作為一種延伸,“高創造力與精神疾病之間關系密切”的聯想,也成為了在大眾中非常流行的觀念。

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有一線之隔嗎?

梁坤頻繁登上新聞,很多人之前就說他不正常。他很狂妄,甚至有點暴躁,生性好鬥。有媒體采訪過他的家人,也采訪過他的小學、中學,他一直很有名,因為經常打人。

在這一屋子人看來,梁坤耿直的就像個神經病。偏偏這人的一些做法讓他們感到無奈,無論做什麽選擇,結局都不會圓滿。

開會沒有明確的結果,他們決定先看梁坤這首《九州同》是什麽質量。如果質量普通,略遜《水龍吟》,就給他們個亞軍。要是質量比《水龍吟》還好,好聽又有內涵,那就把冠軍給他算了。

給梁坤冠軍雖然演奏家們會沒面子,民樂圈子至少得到了公正的好名聲,此前想讓民眾重新關注民樂的目的也達到了。這次大賽的關注度,因為梁坤的加入,要比他們最早預測的強了不只一倍。

反之,梁坤表現的特別好不是冠軍,後續爭議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11月金鷹節一幫人還沒噴夠呢,剛過一個月,這夥人還沒全散開,要集結起來很容易。

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梁坤,這次比賽他進入了很多人的視線。等到過年的時候,肯定有電視台找他參加春節聯歡晚會。

他想上央視春晚不可能,央視春晚一般是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篩選節目的時間早過了。不過官方確實開始重視民樂了,女子十二樂坊會上2002年春晚。

地方電視台的春晚,梁坤想上的話估計就是一句話的事,也能積攢一些人氣,肯定不會像央視那麽受關注。現在娛樂項目少,年輕人家裏有電腦的也不多,春晚收視率是很高的。

晚上,全國民樂總決賽在燕京星光影視園開幕。

賽前主辦方拉出了幾位明星演奏家的橫幅,用來宣傳五支隊伍。

梁坤處在本隊C位,而且他的宣傳海報畫風都和別人不一樣。其他人一看形象就是搞民樂的,他的照片是藝術照,平頭發型怎麽看都像玩說唱的或演電影的。

只是宣傳,梁坤就已經搶走了所有的風頭。

因為在公布決賽曲目和樂器時,人們驚奇的發現,總決賽梁坤在四人合奏中竟然不用笛子,要吹嗩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