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佬叮囑,目標破億

和制片人、兩個副導演聊天後,梁坤發現自己的工作變的更簡單了,另外在劇組多了一個監督人。

在好萊塢體系中,導演組除了導演之外還有第一副導演,接著是第二副導演,有些大片還有第三副導演。

第一副導演可不是簡單的“替導演執行”,凱爾·瓊斯是由制片人雇傭,為出品方服務,甚至有監督導演拍攝節奏的權利。如果凱爾覺得梁坤拍攝的節奏不好,要和他溝通,兩人各執己見時,他是會向制片人匯報的。

有這樣的人輔助倒不算壞事。有的導演拍片時容易上頭,把商業片拍成文藝片的事時有發生。香江的“墨鏡王”就是這種導演,四千萬港幣拍《阿飛正傳》,直接把鄧光榮的影之傑公司給坑倒閉了。

在香江導演權利特別大,沒劇本直接摸索著瞎拍都行。好萊塢不行,拍的不符合要求,不但導演有責任,第一副導演也有。

總之,好萊塢劇組的“第一副導演”更像是華國劇組中的“現場制片+統籌+執行導演”。通常成為第一副導演的人,都要從實習生、第三副導演、第二副導演慢慢躍升上來。

這就是為什麽好萊塢的人都覺得梁坤是個關系戶,抱上了斯皮爾伯格的大腿。其他人沒看過劇本,沒有和梁坤聊過天,更沒有考驗他的執導知識,只覺他成為導演很不可思議。

直接做導演的新人不是沒有,大部分都是拍完後自己找公司發行,是賺不到錢的爛片導演。比如已經靠超級爛片《房間》出名了的托米·韋素。這貨也是自編自導自演,投資有600萬美元,一開始卻只是在洛杉磯的兩家影院上映。

要不是梁坤展現出了驚人的智商,有關拍攝的問題張口就來,對答如流,斯皮堡不可能讓他直接上。梁坤比斯皮堡年輕時更天才,這使得斯皮堡很想知道稍微提攜他一下,他能做到什麽程度。

並不是導演沒拍過長片就一定拍不好,去年好萊塢就有這樣一個天才,剛好也是華裔。

從未執導過長片的溫子仁被人看中,拉到了一筆投資,執導了恐怖驚悚片《電鋸驚魂》。結果這部投資120萬美元的電影在全球獲得了1.03億美元的票房,其中北美5500萬票房。

斯皮堡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是當導演的料。這種人理論知識滿分,缺的只是實踐,給他們執導電影的機會,就是最好的鍛煉。

《電鋸驚魂》總共拍了18天就成功了。斯皮堡相信只要有人幫梁坤把握節奏,他也能拍好這部電影。

這天,“錘哥”克裏斯·海姆斯沃斯聽說了梁坤成為好萊塢導演的事,在網上給他留言,問道:“梁,聽說你做好萊塢導演了,有沒有角色適合我啊?”

梁坤正好晚上在線,立即回復:“這部不行,我沒有推薦演員的權利,我保證以後會有機會合作。而且除了女主角以外其他人的戲份不多,你要是從澳大利亞跑來演個小配角也沒意思啊。”

“那我繼續在這邊拍戲吧,我最近表現還不錯。”克裏斯立即做了決定。

梁坤回復:“我看不到澳大利亞的節目,不過我相信你在那邊紅了。”

除了電視劇《聚散離合》外,克裏斯還參加了澳大利亞Seven電視台的明星真人秀節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今年他更因為《聚散離合》中的角色拿下“最受歡迎新人獎”。

克裏斯到好萊塢不甘心只演一個小配角了,起碼是個大配才行。

現在他更佩服梁坤了,說去好萊塢就去好萊塢,而且真的成功了。從形象來說,他在好萊塢的戲路按說比梁坤要廣,但梁坤比他有才多了。

外國演員都想抱梁坤的大腿,國內的演員就更多了。很多人聯系了龔偉,想知道有沒有和梁坤合作的可能性。這部戲不行,先搞好關系也有意義,他23歲就這麽出名了,十年後肯定更厲害。

不過在國內的時候,梁坤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玩,沒有出去結交太多的朋友。他是個討厭應酬的人,寫東西也用不著和別人交流。

現在梁坤已經進入好萊塢了,原本覺得他年輕,懶得搭理他的一群影視圈大咖們,再想討好他有點晚了。

15日,斯皮堡要去拍《慕尼黑》了。這部電影是夢工廠和環球影業聯合推出的歷史懸疑片。該片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組織虐殺事件過後,以色列暗殺小組開始用一命抵一命的方式復仇,追殺敵人的故事。

斯皮堡既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制片人。他很重視這部電影,想靠它來沖擊奧斯卡。最近他是沒空管梁坤的事了,在開拍之前,特意把梁坤叫到公司聊了聊。

他倆主要就是說電影,斯皮堡向梁坤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