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專訪,為電影事業做貢獻(第2/2頁)

女記者和攝像師都被他逗樂了。

其實說這話的不是富豪,是國內一幫追求藝術,沒有票房的導演。他們鄙視那些把電影當造錢機器的人,他們的電影是賠錢機器,賠的很有藝術感。

記者問:“有了這段好萊塢的經歷後,你對電影的看法有什麽改變嗎?”

“沒有改變。我一直想拍出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我拍電影的過程很愉快,上映後很多人喜歡看,我認為這就是成功。”

記者問:“那麽你未來會考慮拍攝藝術電影嗎?”

梁坤想了想,微笑道:“那得看是哪種藝術,大制作的我會考慮,涉及很多裸露戲的就算了吧。”

“藝術電影”是指一些著重藝術性、少含商業性的電影。大多為獨立電影,以特定觀眾為觀影對象,而非普羅大眾。歐洲就有一大群追求藝術的導演,演員不脫衣服,他們不知道怎麽拍。

梁坤認為大制作也有藝術片,商業性和藝術性可以兼備。要是問邁克爾貝這個問題,他大概會說“藝術就是爆炸”。

記者又問了關於演戲的事。“你在這部電影中和白人女演員演情侶,聽說還有吻戲,你有什麽特殊感想嗎?”

1999年,周潤發和朱迪·福斯特合作的《安娜與國王》被認為是華人演員在好萊塢的一次重大突破,因為很難看到華人男星與好萊塢白人女星演戀愛對手戲,可惜影片票房撲街。

梁坤這部電影仿佛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他泡到了白人美女。

梁坤搖了搖頭。“沒有特殊感想,劇情需要,我們都是非常專業的演員。”

記者問:“華人演員能在好萊塢取得成績的屈指可數,你認為這其中有歧視存在嗎?”

這個話題一直都有人討論。有報告顯示,在好萊塢一萬名有台詞、有名字並表現出明確種族特征的角色中,71.7%為白人,12.2%為黑人,5.8%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5.1%為亞裔,5.4%為中東裔和其他。

有色人種占到總比的28.3%,比其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37.9%低近10個百分點。半數以上的影視作品中沒有一個有台詞的亞裔角色,且亞裔演員扮演的角色經常是書呆子、同性戀、餐館老板、功夫高手。

梁坤卻不認同“歧視”一說。“好萊塢看上去是世界性的,本質還是拍片給歐美人看。亞洲人的形象對他們來說作為調劑還行,肯定不會是主菜。觀眾們因為個人習慣不接受,亞裔演員無法為片商帶來更大收益,人家就不會用你,這並不是歧視,是為多賺錢而考慮。”

記者問:“你這次在片中並沒有展現功夫,以後會主演動作片嗎?”

梁坤點了點頭,微笑道:“我會拍動作片,但我認為什麽時候好萊塢主流的電影有一個很受歡迎的角色,不用提他的華人背景,不要求能打會功夫,是由華人演員扮演的,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之前在好萊塢出名的華國明星,幾乎都是做打星開始的。梁坤前期不打算演動作戲,就是不想讓自己定型,一定型後面就得不斷的拍同類型的電影了。

就算要拍動作片,梁坤也想拍自己的劇本,要等火了以後,找靠譜的武術執導。

否則他根本就沒有發揮的余地,拍出來估計也不好看。就像他如果和諾蘭合作,《蝙蝠俠》名義上是動作片,動作戲拍的和街頭混混打架似得。

說什麽動作戲故意拍的貼近現實就是扯淡,葉師傅能打十個貝爾這樣的蝙蝠俠。但如果是《撕裂的末日》裏的貝爾,葉師傅不和他拼拳,嘗試切他中路也沒用,直接被秒……

記者問起了音樂方面的事。

梁坤笑道:“《Viva La Vida》去年就寫好了,是我在法國旅遊時來的靈感。《Chandelier》是後來在華國寫的。我還寫了幾首英文歌,以後會推出。”

在訪談的最後,記者問梁坤什麽時候回國。

“要晚一些才能回去了,我得在美國宣傳這部電影,參加一些活動,準備下一部電影。說不定小說銷量高我還會簽名售書。”

記者問:“我看介紹說《消失的愛人》是一部關於婚姻的驚悚小說,你是怎麽想到寫這種題材的?”

“和人聊天聊出來的靈感,具體的我不就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