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遊戲規則,華國特色(第2/2頁)

在華國,最有效的營銷手段就是花錢買票房,沒有之一。

片方提供影片,通過影院售票,再由觀眾付錢購買,從而達成一部電影的票房,這是正常的生態鏈。但後來,許多片方自己出錢購買大量電影票,再以贈送和低價售賣的方式將電影票給予觀眾,這就叫買票房。

通過買票房,不僅可以制造剛上映時高票房的假象,還能排擠同期競爭對手。道理很簡單,誰肯撒錢買票房,影院在利益驅動下就會拼命的排這部片子。那些不買票房或出手不夠闊綽的電影,排片量就會比較低。

華國電影圈的“遊戲規則”和好萊塢不一樣。看見市面上有八九塊錢的電影票流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是人家買了票房,再低價放出來的。

買票房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電影發行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地有數百個工作人員,他們會挨個上門找影院經理談。影院對於送上門的錢,一般不會拒絕。影院收了錢,票就算出了,雖然是否到達觀眾手中是個未知數,但數字已經計入票房總數。

這是不折不扣的華國特色,國外幾乎沒有。在華國做的問卷調查,人們的從眾心理特別強,一部電影剛上映票房沖高,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觀看。仿佛大家都看了,自己不看會顯得落伍。這種背景下,買票房自然是營銷利器。

買票房算營銷,那偷票房基本就是明目張膽地搶劫。這事都是“返點”惹出的禍,一部影片的票房,大概影院能分走55%,一些片方為了討好影院,承諾多返點。

在返點利益的驅使下,影院很可能會去偷票房,將一部沒有返點的影片的票房挪到有返點的影片上,甚至一些發行公司也會加入其中。

影院常用雙系統,也就是一家影院買兩套票務系統,一套負責出票,一套負責將票房上報,在出票系統中打出A電影的電影票,卻在上報系統中計入B電影的票房,這種方式較隱蔽,一般難以查出。

華國為什麽每年拍不出幾部好電影?因為好電影未必賺錢,沒後台沒人脈的電影人也許會被坑,氣個半死。很多人研究盤外招去了,認真做電影的人有多少?

有些話梁坤能說就說,希望華國的電影圈能更好。有一些電影人是真心想制作精品的,比如只花5億人民幣就拍出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但更多人只認錢,他們不在乎電影圈的死活,只想多坑些觀眾。

在節目播出後,網上又有人說梁坤“低調”。因為他很少參加電視節目,電視台只要能請到他,就不愁沒有收視率。

其實梁坤不是低調,而是曝光率太高,根本用不著頻繁的上節目炒作自己。所有人都認識他了,央視春晚是曝光率最高的晚會,這幾年他也沒有參加。

梁坤參加節目可聊的話題很多,能展示的才藝更多,就是出場費高了點。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想要聯系梁坤參加商演,上電視節目或著做代言。

康斯坦丁因此有了鍛煉的機會,用簡短的華語幫梁坤拒絕眾多邀請。

梁坤沒什麽想接的代言,他發現凡是給他開出超高價的品牌都是有問題的,未來隨時打出GG的那種。這種都是想靠他的影響力騙錢。質量非常過關的品牌,又不願高價請他做代言人,不怕沒有消費者。

國內的品牌真的不好選,梁坤還是專心的代言梁家大盆蝦最有意義。

梁坤在魔都玩了幾天,平時住酒店,出門化妝。

他有豐富的經驗,知道怎麽易容看起來像外國人。他和康斯坦丁一起出去,用一口流利的法語交談,不把他的金色假發摘了,真沒法確定是梁坤。

梁坤這就叫大隱於市,總能玩出新花樣,每次的偽裝還不同。

哪怕他被人認出來了,找個洗手間立即就能變魔術,換衣服換發型。他的儲存空間裏有不少東西,不占地方。

《大電影》已經開機了,前面先拍了曾志煒的戲份,並沒有因為梁坤客串,先拍他的戲。

要是他去劇組拍完了客串的內容,再留在魔都就引人懷疑了,他想多玩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