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晉廷臣(第2/3頁)

耿曙正思考著,聞言道:“你也發現了?”

姜恒幾乎沒有見項余動過手,按理說他是上將軍,身手尚可,項余的武藝應當與曾宇差不多,絕不可能到耿曙的境界,畢竟既要管禦林軍,又要練武,而耿曙從小就是武學的天才,這不能比。

但那天項余穿過兩個房間,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制服了“小二”,拷問的過程更是下手毫無余地,怎麽有用怎麽來,手段之殘忍,與姜恒對他的最初印象大相徑庭。這讓姜恒覺得,項余一定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麽簡單。

“我只是覺得,”耿曙雖然不太情願,卻仍然說了實話,“他不會傷害你。”

姜恒:“怎麽看出來的?”

耿曙不想再說下去了,緣因他發現項余也總喜歡盯著姜恒看,又對那長得像姜恒的少年青睞有加,雖然姜恒對項余始終持禮相待,終究讓耿曙不太樂意。

想到這點,耿曙又有點自責,因為姜恒待他向來愛屋及烏,誰對耿曙好,我就待他好。

反而是自己呢?誰對姜恒好一點,耿曙就想拔劍捅他。

這實在是太小肚雞腸了,耿曙也知道這樣不對,卻實在忍不住。

姜恒也不期望得到什麽答案,看看地圖,又看耿曙,笑。

“常常說天下就是我的家。”姜恒又輕輕地嘆了一聲,“可是為什麽總讓我覺得,老天爺就像故意捉弄咱們,連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沒有呢?”

“會有的,”耿曙說,“現在與從前,再也不一樣了,相信哥哥,恒兒。”

三天後,千夫長們的計劃匯總,姜恒叫來宋鄒,聽取了詳細的報告。

嵩縣出兵兩萬八千人,在耿曙的率領下東進,沿沙江奇襲照水城。

太子安的水軍則逆流北上,圍困梁國的南方重城。姜恒起初覺得耿曙的行動純粹是拍腦袋而行,太沖動了,但近幾日越想就越是清楚過來——

這場戰爭,他們幾乎穩操勝券!耿曙從未朝他請教過各國局勢,那正因為他早已對五國都、六關隘的駐軍兵力了如指掌。戰爭就像外交一般,牽一發而動全身,論戰略他絲毫不輸姜恒。

郢國與嵩縣軍隊進攻梁國南方的照水城,城中駐軍兩萬數,梁人救不救?救,從哪裏發兵?自然是調動國都的兵馬,南下解圍。但軍隊被抽調走,國都安陽勢必守備空虛,駐留於玉璧關的汁琮早已準備好,即可揮軍直取安陽。

“但你得當心鄭國,”姜恒說,“太子靈不會坐視不管。”

“他無法兵發崤山,”耿曙說,“我有把握。”

耿曙不僅考慮了郢、梁、雍三國的制衡,還考慮進了崤山以東的鄭國,屆時鄭國不會坐視,太子靈只想帶兵來為梁國解圍。

但鄭國兵力一抽,郢國便可留下耿曙圍困,並牽制鄭軍,太子安的主力部隊則可馬上轉頭直撲潯陽三城。

“原本雍國不敢輕舉妄動出關攻打中原,緣因潼關屏障抵擋了代人,一旦家裏沒人,李宏便將帶領騎兵,越過崇山峻嶺,乘虛而入。現在,落雁團結了塞外三族,不再有陷落的危險。”耿曙解釋道,“而郢國不敢貿然北上,代國總在一側虎視眈眈。”

“鄭國伐雍無功而返,”姜恒點頭道,“只因潯陽三城與郢接壤,仍有忌憚。”

“是。”耿曙的頭腦一向很清楚,說,“這一戰,變數只有唯一一個。”

姜恒自然知道他所指——巴郡的代軍。郢國抽調主力部隊征伐梁國,萬一代人南下又怎麽辦?

宋鄒說:“結合不久前打聽到的消息,還挺好理解。”

耿曙與姜恒一齊看著宋鄒,宋鄒沉吟片刻,說:“起初我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偽……”

“沒關系,”姜恒道,“你說就是了。”

“姜大人雖然親自往郢國作質,”宋鄒最後說,“雍、郢的南北之盟,卻並非完全的堅不可摧,根據我們的商人回報,郢王仍與代國有著秘密協議。”

耿曙反而如釋重負,點頭:“這樣就說得通了,只有解決後顧之憂,郢人才敢發起大戰。”

郢國並未放棄與代國的結盟,甚至郢雍、郢代這兩條戰線,姜恒仍無法準確判斷誰才是熊耒的朋友,而誰又是敵人。這麽看來,熊耒與李霄一方的盟議仍未因他的質子條款而作廢,甚至熊安未來的太子妃,極可能是姬霜。

當然現在一切都說不準。姜恒想起了項余那天的話——郢國的王族裏,沒一個好人。

未來可預見的是,熊耒、熊安多半會在合適的機會,單方面撕毀其中一方協議。自己必須很小心,不變成被撕掉的那個。

“還有什麽說的?”耿曙漸漸地也學會看人眼色了,尤其看謀臣的臉色。姜恒雖是他的首席謀士,但姜恒最聽意見的人乃是宋鄒。

此刻宋鄒臉色猶豫,明顯還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