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0章 華夏綜藝的現狀(第2/2頁)

就在張平安的話音落下之際,今天的料理開始慢慢的送進來了。不過,這次上菜的不是前面引導他們進來的那位小姐姐,而是一位中年的日本婦女,典型的和服,日本的跪式服務。

在張平安和王總聊著的時候,西卡就像是好奇寶寶的聽著他們的對話,而坐在旁邊的經紀人也小聲的替西卡翻譯著一些對話的內容。

意境不意境的不在意,但是在他們用餐時王總繼續的說著:“小張,你對於華夏現在的娛樂市場怎麽看,你也知道,如今各家電視台都在收購韓國那邊的娛樂版權。”

張平安開始說道:“綜藝走出戶外,韓國和日本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玩了。而我們是這兩年才開始購買其版權學習,但娛樂這個東西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主要還是節目制作人的創意和節目作家的臨場發揮。可是我們國內沒有綜藝作家這個專門的職業,也沒有足夠優秀的節目制作人。或者說是舍不得花錢請優秀的制作人,這些我覺得和華夏的電視台有著直接的關系吧?畢竟電視台內部招工沒有綜藝作家這個專門的職位。而且華夏不是有句話叫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嗎?”

電視台的職位,節目導演有,節目編輯有,主持人,音響……等等,有關於電視行業有關的職業都有,唯獨少了綜藝制作人和綜藝作家這些職位。在沒有引進韓國綜藝節目之前,華夏電視台自己制作的綜藝真的很少,要麽是相親,要麽是傳統性質的‘大本營’那樣的做遊戲的宣傳節目,最近兩年呢,到是流行了一陣子的脫口秀。

可是華夏的這些綜藝節目在外海都已經很落伍了,市面上可以說是年輕代沒有人看華夏的綜藝了,除了那些追星的看看自己喜歡的藝人去‘大本營’做宣傳。

所以華夏的綜藝節目開始了變革之旅,購買版權,學習海外的模式。但是呢,華夏的學習也僅僅處於學習和‘模仿’的階段,只要不設立專門的綜藝制作人和作家,這些職位不管怎麽學習都不會有太大起色的。

制作人提供節目主思路,而綜藝作家都是現場跟著隨著拍攝,他們根據節目的進程,時不時的會靈光一現的出現什麽好玩的,他們馬上就可以做出節目的調整。在海外的節目作家都是在現場寫大字報隨時隨地的提醒節目錄制人員。而所有的錄制人員都會根據節目作家的現場指示去進行拍攝。

王總聽著張平安的話,笑了笑說道:“其實,關於你說的那些職位,到是沒有任何的關系。因為只要需要隨時都可以填加,可是優秀的節目制作人比較難找啊。”

張平安只是笑著回應了一句:“錢給少了,當然難找。和我合作的一位韓國頂級節目制作人,就是那位制作《花樣爺爺》的制作人(因為買了版權,華夏也有制作)。他去年的薪資是35億韓元,算下來差不多兩千萬華夏幣。可是華夏的電視台,哪一家願意給節目制作人開出兩千萬的年薪?”

王總笑笑地說道:“華夏的節目導演大多數都是死工資,頂多就是電視台發一些獎金。可偏偏這死工資,卻限制我們娛樂事業發展。”

張平安也認可王總說的這番話,電視台的主持人也好,節目導演也罷,都是拿著固定薪資的。所以他們不願意去創新,因為創新失敗那是要擔責的,一個‘擔責’就阻擾了娛樂事業的發展!

電視台裏的人都是按級別領取那點死工資的,就算你費勁了心思去創作了節目,節目好了,你還是領那點工資。節目差了,你還得擔責,自然而然就沒有誰願意去創作節目了。

電視台這邊想的也不是怎麽去自己創作……因為海外節目效果不錯的,我買版權過來照著做就是了嘛。

張平安知道,只要電視台這邊沒有對節目創作者的‘薪資激勵’那麽永遠都不可能得到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