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眾裏尋他

一大堆資料表擺放在秦硯旁邊,他正埋頭於其中,不斷掃視、一目十行。

這些全部都是平城電影學院學生的所有藝考資料。

和普通高校的考試不同,想要就讀藝術類學院除了參加統一招生的高考外,還需要參加各個學校的藝術考試。

而在藝術考試之前,考生就要將自己相關的照片、作品以打包遞交學校,便於學校能夠提前進行的篩選,同時也作為招生考試老師打分的一個依據。

而且每個藝術類院校都會保留學生的藝考資料。

有的時候導演、劇組進入學校挑選角色,不可能把直接把所有學生聚在一起,也會先翻閱這些資料,看是否有符合要求的學生,而現在秦硯同樣正在同樣的事。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大二以上優秀的學生,已經被瓜分一空,秦硯實只能夠把目光拋向了大一的新生。

他之所以敢這麽做,也源自於自己內心之中的傲氣。就像張一謀的《山楂樹之戀》或者周星星的《功夫》,他們都大膽使用了銀幕新人,甚至是演藝圈之外的素人。

厲害的導演可以讓一個新人演員快速進入角色,甚至留下足以成為經典作品的屏幕角色。

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演員身上某一些特質,而且要和作品角色有一定共通之處,這樣才能夠讓導演對演員身上的特性進行發掘和引導。

秦硯現在就是想看一看能不能夠從大一的新生之中挑選出幾個可塑之才。

畢竟這一次的大學生電影節更加傾向商業片,對於演員的演技要求並不是那麽的高。

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也是秦硯能夠想出目前最可行的解決辦法。

秦硯快速地打量著照片上的每一個人,

現在才2001年,和未來ps橫行、照片和本人是兩個不同生物的“照騙時代”相比,現在的照片真實度相當高。

更何況藝術學校本身就有相關的規定,不可以對遞交的基礎照片進行過分的修飾。

而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秦硯可以大概通過一個演員的五官,從而確定演員更適合在電影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這種選角方法方法可以讓演員和劇情中的角色更加的貼合,對於演技的要求進一步的下降。與其說是塑造角色,不如說是把演員本身的形象搬到屏幕之上。

其實秦硯對於學生藝考資料的查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相關規定的,當然也僅僅是一定程度。

畢竟很多導演劇組想要在學校之中選人的時候,都會通過學校的渠道拿到學生們的照片,進行第一步的篩選。

但按道理說學校應該先爭取學生的同意,再把照片給導演。但現實之中,並不會那樣的黑白分明。

如果秦硯已經是一個功成名就的導演,他查閱學生們的照片,肯定不會有任何人的阻攔。但畢竟秦硯現在還只是一個學生,按照正常途徑,學校相關領導肯定不會同意秦硯的申請。

所以這件事情秦硯還是麻煩了何建華,而何建華本人現在就站在秦硯的身後,時不時拿起被秦硯一掃而過的材料看兩眼。

只能說何建華對秦硯是真愛了。這段時間,因為電影節的事情他也忙得焦頭爛額,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還是抽出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來陪秦硯翻閱資料。

有何建華的督促,可以確保秦硯不會利用這些照片做非法之事,也算是保證了整個程序的正當性。

看著秦硯眼睛也不眨,不斷翻閱著手中的資料,為了緩解無聊,何建華說道:

“你怎麽看的這麽認真啊?你到底是在選對象還是在選演員啊?其實有好幾個學生都挺不錯的呀,難道不考慮一下嗎?”

秦硯挑選照片的時候,表情過於嚴肅,就像是在看什麽學術專著一樣,完全不苟言笑。

說實話,愛美之心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一般正常的人類只要是看到外貌較好的人都會露出笑容,但是在秦硯這裏完全不適用。

對於秦硯來說,他眼中的照片完全另外一個世界。他已經在思考什麽樣的眼眉適合表現什麽樣的性格、雙眼皮和單眼皮在情緒表達上的差別、不同的骨骼對於裝底燈光的相互作用……

他看每一份資料都看得很認真,但是面對這些足以被稱之為俊男美女的照片,他眼神之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情欲色彩,只有純粹對於外貌的評審。

這是一件好事,那就是代表著秦硯,的確不是一個色令智昏、耽於外貌的人。但是這應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秦硯與常人的不同。

所謂的“食、色,性也”。

正常的人自然會對外貌有一定的偏好,但偏偏秦硯這個人為了所謂的電影拋棄了太多私人生活,也難怪上輩子秦硯的哥哥會說他這樣下去注定找不到對象。

秦硯頭也不擡:“暫時還不確定,雖然有幾個學生外形還不錯,很容易塑造經典形象。但是我現在根本沒有辦法把他們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劇本的大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