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改變

電影的拍攝過程只是一個原始素材的積累過程,而後期的制作才是把這些素材只作為最終成品的關鍵步驟。

2001年電影的拍攝還是主以膠片為主,那在後期制作方面就需要用到膠片剪輯、膠片成影、調試盤等各種剪輯的專用設備。

這些設備動輒幾十、上百萬。而且由於過於專業,除了電影制片公司或者是電影學校外,市面上基本找不到擁有這些設備的地方。

平影之前所給的資金贊助只是明面上的資助,而這些設備的免費使用同樣是不可活絕的扶持。

如果是平時,只要是平城電影學院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申請的方式獲得這些設備的使用權。

但現在電影的剪輯室、後期處理室和拍攝設備一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有的拍攝小組為了有多一點時間進行剪輯,更加願意申請使用晚上的使用時間段。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通宵在剪輯室內過夜,宵達旦、日夜不歇。

這種時候就看得出簡直是專業學校的扶持,對於學生的幫助有多大。

全球大學生電影節基本上不會出現個人參賽作品,都是全球各國的電影學院才有條件拍出完整的參賽影片。

這原本也是困擾秦硯的問題之一,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卻不再存在。

因為秦硯這一次使用的是DV攝像機進行拍攝,膠片的剪輯方式與限制不再適用於數碼儲存的DV,絕大部分的剪輯工作都可以通過電腦完成。

秦硯此時正在自己家中的電腦上反復觀看自己剪輯的素材,而在他的旁邊還坐著兩個人,分別是任越和謝北楊。

在拍攝前,秦硯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成片,他也想好了自己剪輯出來的最終版本應該是什麽樣的節奏與畫面。

在拍攝過程中,秦硯就已經收集到自己最需要的素材。不誇張的說,只要按照正常順序進行剪輯,《古宅》的質量都能超過大半的參賽作品。

不過完美主義者秦硯當然不可能滿足這樣的水準,秦硯現在就在反復進行觀看,把自己認為需要調整順序、可以後期調整的地方全部記下來。

至於劉正文和任越他們同樣有各自的工作,臉上絲毫不見平時的輕松。

劉正文的主要工作是在光線方面再給秦硯提出一些意見。

不同的光線、色調會讓電影有完全不同的質感,而導演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偏好。

比如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一個連貫的故事,但是風格迥然,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光線和色調的運用。

前三部的導演是克裏斯哥倫布,他的代表作《小鬼當家》、《懷胎九月》都是喜劇,所以他鏡頭更喜歡明亮、溫暖的暖色系,霍格沃茲明顯更像一個童話城堡。

而後三部導演大衛葉茨,在拍攝《哈利波特》之前,他的代表作《階級》、《性交易》、《咖啡館裏的女孩》與“犯罪”二字緊密相連,曾經那個充滿幻想的魔法世界也因此籠罩上了陰翳與死亡的色彩。

如果是利用膠片攝像機進行拍攝,會有調色和調光這個過程。而dv的調光過程會更加簡潔。

劉正文則從專業角度提出一些有關於燈光的意見。什麽樣的燈光會讓觀眾更加緊張,在黑暗與敞亮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劇情推動下的燈光該如何變化……

而任越的工作更加復雜。

秦硯按下暫停鍵,他對一旁的任越說道:“這個地方我要有腳步的聲音,你知道是什麽樣的感覺吧?”

任越點了點頭,他是一名音效師,並不是配樂,而是在電影之中添加可以被觀眾感知,但是在自然界又能難采集的聲音,風聲、爆炸聲、摩擦聲、碰撞聲……

他瞬間領會秦硯的目的,秦硯要通過根本不存在的腳步聲,讓人聯想到所謂的第三個人的存在。

任越立刻拿出自己的筆記本,把秦硯的要求給記了下來,同時他也寫上了更加詳細的內容——

為了與劇情對應,應該是布鞋走路發出的聲音;面料與地面摩擦應該比較小;腳步聲不能夠特別的明顯,因為鞋子上不應該有重量的存在……

這些都是任越根據電影的內容和情節的發展所推斷出來的具體要求。

所謂的音效制作,並不是追求絕對真實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讓觀眾被聲音推動。

比如此處比較輕的布鞋在地面走過的聲音。如果是在自然界之中的話,這種聲音會比較輕緩,不能夠帶給人緊張感,但是為了要營造《古宅》的特殊氛圍,那就一定要讓腳步聲更加的清晰。

現在任越大腦已經在思考,應該用什麽樣的道具,什麽樣的材料,制造出這種聲音。

整個過程相當的枯燥,秦硯有一些完美主義,他對於每一個情節的聲音和燈光都有細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