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赴港(第5/6頁)

萬一成功邀請到袁七爺,之後簽訂合同、賬戶稅收、時間安排都會很麻煩,如果可以秦硯也想清一色用大陸的工作人員。

可問題是,在大陸武術指導這個職業基本上就不存在。

對於自己的困境,秦硯也沒有掩蓋,他還在試圖讓袁七爺回心轉意,所以誇獎道:“因為港城的武學文化傳承得比大陸好。”

現在在港城基本上還能夠看到不少武行的存在,普通百姓也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學一學傳統武術。

而現在國內大陸呢,雖然受《少林寺》等電影的影響,老百姓都很喜歡武術。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送自家孩子去學武啊?而且也沒有作為業余愛好、強身健體的武術興趣班。

原因很簡單,那10年的浩劫中,武術也被視作是封建遺留的腐朽,基本上被連根拔起。

武術指導這個行業雖然與設計藝術有諸多的聯系,但它的基礎依然是武術。

華國現在空有傳承千年的少林寺,但真正學會武術並且能夠運用於電影拍攝的人實在太少了。

而拍攝武俠片,怎麽可能沒有武術指導。於是秦硯只能專程來到港城,只是為了和袁七爺見上一面。

秦硯和袁七爺聊了很多,一開始兩個人還在聊有關文化傳承的事情,到了後來就開始聊電影制度、文化習俗、華夏美食……各種問題,天南地北的閑聊。

在聊天的過程之中,袁七爺越來越喜歡秦硯,因為他很少看到這種知識淵博的年輕人。

很多年輕人都到他面前來推銷過自己,在他們身上往往能夠看年輕人的稚嫩與自滿。

但秦硯和那些年輕人不一樣,秦硯是真的有足夠多的生活閱歷,很多想法竟然和他這個上了年紀的人相似,談到華語電影發展的時候竟然有一些沉痛與期待。

尤其是在說到武術指導的時候,他們兩人都知道武術指導對於一個電影重要性。

可是武術指導的發展很不平衡。頂尖的武術指導的確可以名利雙收,但是基層工作人員卻難以維持生活開銷,整個職業的行業培養也有諸多困難。

說起這些難處,袁七爺真的是感同身受,他甚至好幾次擡高了自己的聲音,痛陳現狀。

看到袁七爺對於自己的態度有所轉變,秦硯便順勢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說道:

“七爺,如果想要讓武術指導這個行業越來越健康的話,只有擴大武術指導的需求市場,應該朝著大陸和海外發展。我想這也是您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我無比希望你能夠為我接下來電影提供指導。”

袁七爺布滿老繭的手摸了摸秦硯剛才遞給他的劇本,看著標題上那幾個字,好幾次食指和拇指都已經翻起了劇本的扉頁,但片刻之後他又蓋了下去。

秦硯鍥而不舍地說道:“七爺,我知道您有所顧慮,要不您先看一看我的劇本再做決定吧。”

聽到這句話袁七爺反倒是下定了決心,直接用手壓住劇本,完全滅了自己再翻劇本的沖動,他說:

“我就是擔心你劇本寫得好,所以才不想看。”

剛才二人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談到了接下來秦硯想拍的武俠片以及未來華國武俠市場該怎麽發展的問題。

袁七爺看得出來秦硯對於這些問題有著足夠深刻的思考,而且也相信秦硯寫的劇本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但這依然不能夠打破某些規則。

他就怕看完劇本之後自己太高興,忘乎所以而招來更多的麻煩。

他對秦硯說道:“你知不知道為什麽,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接受你的邀請。”

話已至此,袁七爺也沒有再掩飾,把自己一開始的想法說了出來。

秦硯沉默片刻,然後才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來港城之前他就知道。電影圈的潛規則,他太熟悉了:

“我知道是因為這個電影的級別不應該由你出手。”

聽到這個回答,袁七爺先是愣了一愣,然後便笑出了聲,他說道:“你這個後生啊,有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你是不是哪個老朋友派來逗我玩兒的?”

袁七爺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已經想過了,該如何委婉的給秦硯說一些圈子中的規則,畢竟他看到過很多年輕的人因為不懂這些規則,而撞得頭破血流。

結果袁七爺沒想到秦硯一語道破——他現在的地位不允許他接新人的電影。

這也是為什麽他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秦硯邀請的原因。

袁七爺繼續說道:“你這一次電影準備投資多少錢?”

秦硯說到:“大概投資3,000到4,000萬吧。”

這個數額其實大陸電影上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了,但是對於袁七爺來說完全上不了台面。

要知道去年投資3000萬美刀的《英雄》來找他時候,他也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