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老師(第6/7頁)

“其實段潮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華人做事很多時候不會講那麽多的理由,他們會默默把責任肩負在自己肩膀之上,他們受了再多的委屈也不會說出來。”

“這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是這種品質到了電影中,就造成了很多觀眾對於段潮陽這個角色的誤解。”

“還有沈楚楠這個角色為什麽會當一個商人,而且還生活在要塞的富人區之中。因為這是‘藏拙’、這是‘大隱隱於市’。”

秦硯完全沒有任何的含蓄,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而現場的觀眾們被秦硯說得無法反駁。

場面一度有些尷尬,甚至連劉曉明主持人臉上都浮現出了僵硬的笑容,可以想象在當時的錄制現場,秦硯的話到底給有多麽的銳利與強硬。

電視機的朱夢薇都有些好奇,這樣的片段是怎麽樣通過審核的?

然而下一刻朱夢薇就知道了答案,而且這個答案驚得她下巴差點脫臼。

被現場和電視機前所有觀眾所尊重的李德天老師,在剛才秦硯發言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沉默,很多人都覺得秦硯的多處發言,其實有些針對李德天老師。

如果說現在觀眾對秦硯還有什麽不滿的話,那就是覺得秦硯不夠尊重長輩,完全無視了李德天這位老前輩的感受。

但誰知道這個時候李德天突然站出來說了一句:“對,我認為秦硯的觀點是對的。”

這下不僅僅是觀眾們,就連主持人劉曉明也愣住了。

“李德天老師。”劉曉明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您對這件事情有什麽想法,可以和我們交流一下嗎?”

李德天的表情很慎重,他點了點頭說道:“你們都還記得剛才我所說的那個,在電影道具制作上特別有天賦的年輕人吧。”

“他當時和我也是這麽說的:如果要讓西方認可華語電影,那就得讓華語電影足夠優秀。我們當年可以放下自己的臉面去學習西方的技術,那為什麽現在我們反而會變得如此的保守和自負,不願意去接受西方前沿的特效技術呢?”

“我搞了一個項目,叫做《國內電影特效技術創新》,這是我們國家基金重點項目。”

“當然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的社科基金項目資金比較少,大概國家撥下來的錢也就20萬。”

這並不是炫耀,而是一個無奈的數字。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20萬這個數字,對於普通人來說比較巨大。但是對於電影特效而言來說,20萬根本什麽都算不上。

《地球要塞》中的一件防護服的成本,算下來就是接近1萬元華幣。其他的道具、特效,價格更是昂貴到離譜。

“我能夠做什麽呢?我就只能選擇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寫下來,希望能夠給以後特效行業一些參考和借鑒,這就是《國內特效史》的雛形。”

“雖然這個年輕人不肯拜我為師,跟著我學特效制作。但是我在編書的時候,這個年輕人一直給我當免費助手,幫我整理文稿、收集資料。尤其是書中關於西方前沿科學、國內發展方向這一部分的內容,基本都是他寫得,我都沒舍得改,也沒能力去改。“

“後來出書的時候,我一直很想把他給列為副主編。”

“這個年輕人最後又拒絕了我,他說:李德天老師,我只是收集一點資料。我當年這段歷史完全沒有參與,完全任何貢獻,你讓我在副主編這個位置上待著,就是把我放在火上烤。還是別折煞我了。”

“當年他還是一個學生,如果他能夠成為這本書的副主編,學校獎學金、榮譽什麽都有,甚至保研、讀博、留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拒絕了這件事,我只能在這本書扉頁上感謝他。”

聽到這兒的時候,觀眾們已經隱隱約約察覺到了什麽,目光都望向秦硯。

可是秦硯表情依然沒有變化。應該和他沒有關系吧,否則不會是這個表情吧。觀眾自我安慰道。

“後來這位年輕小夥子他跑去拍電影了,和他當初的豪言壯志一樣,而且做得相當成功。”

“他賺了挺多錢,每年都會資助我在學校的項目,這幾年陸陸續續也500萬了。”

“我給他說不要繼續給錢了,這些資金我根本用不完。沒有那麽多的年輕人願意來我這學技術,更不要說以特效師為職業目標。”

“他其實挺忙的,我們一年也就見個面、吃頓飯。從前年開始便一直給我說,李德天老師我想拍一部電影,一部現代意義上的國內特效電影。”

“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麽辦,我要是讓國內特效公司來負責這部電影,我怎麽樣和國外的同行去競爭呢?”

“我不甘心,我想要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電影一較高下,我想證明華語電影不比他們弱。可我又得用其他國家的電影技術,這還是純粹的華語電影嗎?他也很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