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年》(第5/6頁)

畢竟秦硯的騷操作實在太多,而且前面幾支宣傳片又珠玉在前,讓大家有一點意外。

不過這只是宣傳片而已,每一個人的審美、創作力都有一定極限。

哪怕秦硯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動與關注。

只能說《年》這一支宣傳片達到了及格線,比之前的《劍》和《食》,在驚艷程度上遜色不少。

“《年》應該和《酒》一樣,秦硯只負責導演吧。”

播放演職人員表的時候,結果果然都和觀眾們猜測的一樣。

業內人士突然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他們看到特效公司的時候,他們發現特效名單的確有光魔公司的參與。

但是這一次光魔公司竟然放在了第二位,而第一個名字居然是名不見經傳的“要塞”。

其實也不能說名不見經傳,畢竟他們的出境效率還是挺高的,經常可以聽到他們又和什麽公司、什麽學校有合作,開了多少次免費講座,又和秦硯有什麽樣的合作……

從聲望上看,要塞特效隱隱約約是華國現在目前特效界的一把手。

可除了幾個天王的幾只MV,要塞一直沒有拿出任何讓人信服的作品。

而且mv的制作難度和電影制作難度根本就不在一個档次,那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突然告訴所有人說這一次的宣傳視頻居然是由要塞特效公司負責制作,國內電影圈自然是又高興又驚訝。

國內的特效行業,就如同無根之木、孤苦無依,大家已經被國外大公司欺負太久了。

現在陡然看到這樣一個結果,所有人都會覺得亢奮。

他們開始仔細研究起來《年》中的種種特效,他們終於發現自己剛才覺得特效的違和感到底來自於哪兒了?

的確要塞公司制作的特效,在精細程度上還比不上西方的公司,他們沒有那麽多各種尖端設備,也沒有那麽多專業人士。

但這並不是違和感的原因,而是因為“夕”的建模、畫面的渲染、美術表達,都和西方特效公司有所不同。

比如“夕”的形象實在太符合華國人的神話傳說了。

很快就有網友在網上發出了各種歷史神話說中所記載的“夕”。

“頭長觸角,尖牙利齒;目露兇光,兇猛異常。”

“據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

“形貌恐怖,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

“所到之處,赤地千裏、饑荒遍生。”

《年》對“夕”的形象做了一定的改造,但依舊保留了絕大多數神話傳說的描述。

這完全符合華國人的審美、符合華國的傳說!

所有人都感覺到亢奮,難道這代表著說華國的特效公司就要完全站起來了嗎?

就在網上議論紛紛的時候,要塞特效以及怪味豆都公布了一些《年》制作的過程與趣事。

其中秦硯導演再次強勢出鏡,畢竟他才是《年》的導演。

之前在《地球要塞1》的時候,秦硯就公布過特效如何進行制作。當時秦硯和外國人進行交流,都是在使用英語。

雖然大家被秦硯流利的英語所折服,但每個人都發現,要和西方人說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具有文化屬性的想法,是一件多麽痛苦的事情。

美術的基本審美就有差異,再加上語言與審美的隔閡,交流始終困難。

而男主角和“要塞”公司溝通,完全沒有任何的困難。

在秦硯在選定了這一次宣傳片的主題後,他便向幾個特效公司發出邀請,讓各個宣傳公司進行項目投標。

雖然說比不上大電影上千萬美元的投入,但是秦硯這一次也足足拿出了100萬美元的制作費用。

對於宣傳片來說,這已經是誇張到難以想象的價格。除了要塞特效,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公司參參與。

100萬美刀在現在的華國公司看來已經是一個天價的合同。

但是對於這些西方的特效公司來說,只能算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他們拿出來的各種設計方案完全不足以打動秦硯。

尤其是這些公司在聽說了秦硯想拍一個怪獸後,他們把自己素材庫之中的怪獸模型拿出來,拼拼湊湊。

的確這裏面有很多知名的怪獸,哥斯拉等等。

它們的形象都能帶來恐懼感和壓迫感,可問題是這和華國傳統神話之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樣。

要塞特效在得知他們是在制作“夕”後,他們便開始收集華國文獻資料,根據這些文獻資料,繪制2D的概念草圖。

他們一共繪制了有10多個版本的“夕”,其他毫不猶豫地社區。

這個時候秦硯作為導演出現在鏡頭之中發表了看法:

“從特效的效果來說,要塞比不上國外團隊。但無論是對於‘夕’的形象構建,還是美術風格,我相信華國團隊一定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