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立項

2008年的春節,對於絕大多數的華國人而言都是歡天喜地的日子,馬上就要迎來全球矚目的奧運會了,那種喜悅感已經洶湧澎湃。

對於華硯公司的員工而言,這同樣是一個特別完美的春節,前有《地球要塞2》,後有《年》的宣傳片,讓他們今年的年終獎相當可觀。

可問題是,這個春節,對於同樣是華硯集團的趙廣仁而言,卻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

原因很簡單,別人的春節都是回家享受團聚,天天睡到自然醒,每逢佳節胖十斤,那是童叟無欺的假期。

而趙廣仁的春節,卻完全在工作中度過,每天早上從7:00開始,一直工作到晚上12:00。

有的時候靈感來了,通宵是常態,除夕不例外。

這一切都是趙廣仁自己的選擇,沒有辦法,誰讓現在有一個如此誘人的機會擺在他們的面前呢?

趙廣仁就是華硯編輯學習班的一員。

趙廣仁在加入了秦硯所在的華硯公司後,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工作。

整整一年的時間,除了編劇學習班外,他們實際上的工作成果也就只有兩個奧運會宣傳片的劇本。

要知道他們可是二十多個編劇,雖說人多嘴雜耽擱效率,但兩個宣傳片的劇本能有多少工作量?

秦硯說要舉辦編劇培訓班,那便真的是一個學習班,而不是鬧著玩而已。

大家一開始都以為學習只是一個噱頭。誰知道學習班基本上每個周都要上兩次大課,每次大課最少都是4個小時,甚至每隔一段時間還有考核。

突然之間,他們好像被帶回了學生時代,這中感覺的確很奇妙。

有的時候是秦硯親自來講課,有的時候則是秦硯從國內的高校請來教授。

並不局限於編劇、影視專業,國內社科類的教授請了一個遍,經濟學、心理學是重點範圍。

專業教授還比較好請,最難的是秦硯從國內國外請回來的著名編劇。

尤其是幾個國外的編劇,他們的作品可是在電影史上已經留下自己名字的業內大神,居然能夠被秦硯請到國內講課。

雖然一年下來,國外編劇也就三個,但這已經足夠讓整個學習班乃至華國影視行業吃驚了。

而且秦硯也是物盡其用,好不容易把這些大佬請到國內,帶回自己的母校講一次,華硯公司公開搞個編劇交流會,然後內部再給培訓班講一次。

內容的深淺、側重都有所不同,反正趙廣仁是一次都不會錯過。

至於華人編劇就更多了,反正港城、台城都沒放過。

這就不得不說到秦硯恐怖的交際能力了。

一般來說像編劇這中行業,大家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專業經驗,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吃飯的飯碗給拿出來和別人交流。

但是秦硯面子實在太大了,以及秦硯給的實在太多了。

與此同時,秦硯自己也是毫無保留地給學習班講課。很多學習班成員根本沒有想到,因為他們知道秦硯有多忙。

講課是最能夠體現一個人水平的方式,秦硯無論是編劇能力,還是他的知識體系都讓趙廣仁他們嘆為觀止。

上一刻還在將西方希臘神話在世界電影中的運用與體現,下一刻就能夠聊起華國的諸子百家、宗教脈絡。

他們這些編劇肚子中都有些知識,可越是如此,他們和秦硯聊天的時候,月容易產生自卑感與自我懷疑。

這真的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導演,能夠積累的豐富知識?

當然所有學習到的知識中,最讓趙廣仁所感觸的還是秦硯準備實行的編劇模式。

如果說歷史、文化、生活知識,還能夠靠時間去慢慢積累和提升,那商業化、產業化的劇本創作,真的讓趙廣仁他們耳目一新。

先由公司提出創作計劃,如果編劇覺得自己能夠完成這個項目,便提交申請。

通過整個公司和同業的層層評比、審核、調研,最有挑選出劇本,獲得真正立項的機會。

這套工業體系看上去在限制編劇的創作能力,但有恰恰相反,因為公司給出主題的時候,並不會直接限制編劇們的發揮。

他們只會給一個大體的方向,讓編劇們自由發揮、創造故事。

只要能夠保留整個框架和體系,編劇可以提交充滿了自己想象劇本。

什麽時候讓主角死亡,遇到些什麽樣的配角,反應什麽主題……甚至只要你的劇本足夠好,你完全可以給出一個超越想象的結局。

可以說這樣的劇本創作模式兼具了工業效率和個人藝術的優點。

當然,藝術性可能比不上那些完全獨立的劇本,但起碼能夠創作出“不差”的劇本。

真正讓趙廣仁他們所感動的是,秦硯無論多麽忙碌,只要答應講課,一定不會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