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只要能讓公子開心(第2/3頁)

眾人笑不出來了。

雲峰,沒有哪個書生不知道,當初死諫皇帝大興土木不利於國計民生的諫官裏,就有這位的大名。

“如今我……”雲瀾想說,在宋府做書童,卻被宋淩霄打斷。

“如今雲瀾在我們淩霄書坊做編修,是想積累些經驗,賺一點錢,好去上學,來年應考。”宋淩霄說道。

雲瀾愕然擡起頭,難以置信地看向宋淩霄:“公子,這……”

宋淩霄笑道:“回去同你說。”宋伯的事情已經辦完了,如今雲瀾是清白的民籍,保結也有了,只等著進學,雖然進不了國子學,但京州也有其他官辦學校,保送個好點的學校不成問題。

雲瀾感到自己如墜夢中……他這還是在夢裏吧。

“雲編修,正好我也在研讀傅大學士的文章,既然你說你都看過一遍,那肯定知道傅大學士所做的《論鑄錢》了?”一個書生問道,“傅大學士身居高閣,卻為此細鎖之事敷衍成篇,你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雲瀾略一思索,說道:“鑄錢遵循古禮,銅五鉛五,不可輕易更改,傅大學士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說鑄錢的銅鉛比,其實卻是在說,古禮這樣制定,是有他的道理,如果沒有研究透其中的道理,一味盲從或者一味逆反,都不是正道。”

接著,雲瀾引述了數篇時文策論,以及國朝經濟方面的政策改革,來說明這一問題,聽得下面眾多書生一愣一愣。

“我這次押題選了八段《中庸》中的章句,正因為此,傅大學士喜好借著議論古禮來針砭今事……”雲瀾頓了一頓,只覺下面的書生看著他的眼神都變了,從一開始的探究好奇,變成了現在的震動敬佩。

雲瀾回答完之後,書生們靜了片刻,無他,只是這一次押中的那道題,就是《中庸》中的句子,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答題是否想到了雲瀾這麽深的一層。

接著,又有書生提出新的問題。

從此刻開始,群情激憤的書生們,逐漸冷靜下來,而對於淩霄書坊的聲討,也隨著雲瀾從容流利的回答,博聞強識的言辭,變成了一場純粹的學術問答。

“真是神童啊……”“不僅飽讀詩書,還如此有見識。”“慚愧慚愧,某真是虛長了十歲……”

“哎,大家還聚在這裏鬧什麽,人家小小年紀,都讀過這麽多經義文章了!咱們一大把年紀,卻在這虛度光陰!光陰有限啊,這麽好的大早上,卻為了些無中生有的事浪費時間,不如回家讀書去!”一個看起來有四十多歲的瘦高書生,一揮手,眾人紛紛稱是。

本來聚眾鬧事的書生們,開始接二連三地散去,大家都面帶慚色,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到愧疚。

宋淩霄看見人走得差不多了,忍不住對雲瀾說:“不愧是雲瀾!”

雲瀾微微紅了小臉,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雲瀾不過是將自己所知,說出來而已,真正厲害的是公子,是公子將這書坊建立起來,將停留在口頭上的想法付諸實施,若是沒有公子,雲瀾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書童而已。”

宋淩霄拉著雲瀾回到屋裏,將他安置在座椅上,掌櫃的滿臉敬佩地拎著茶壺過來,給這位聞名已久的“大編修”斟茶。

“好啦,咱們就不商業互吹了,我叫你出來溜溜,一是想讓你曬曬太陽,二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宋淩霄笑著說道。

“公子請講。”雲瀾一臉期待。

“是這樣的,嗯,因為你是奴籍,沒法參加科舉嘛,我就找宋伯運作了一下……”宋淩霄笑道,“現在,你已經是清白的平民出身了,有資格去進學,去參加科舉。”

“公子……”雲瀾心中的猜想應驗,他仍是有些不敢相信。

“還有一件事,咱們這冊《京州密卷》押中了京州鄉試頭場四書文題目一道,因此銷量猛增,你猜猜賣了多少冊?”宋淩霄賣了個關子,笑吟吟地看著雲瀾。

“我、我猜不出。”雲瀾對於銷量沒什麽概念,他一向為人謙卑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猜不出就是猜不出。

“一萬冊!”宋淩霄激動了,終於說到了他覺得最刺激的部分,“沒想到吧!”

雲瀾愕然地望著宋淩霄。

看到雲瀾被“嚇呆”了,宋淩霄再接再厲道:“我之前不是答應你和韓先生麽,等銷量出來了,分成給你們一人一成,作為勞務費。那就是一人一千兩銀子。我都給你算好了,這一千兩銀子啊,足夠你上學、穿衣、買書用的了,等你考中了進士,你要置辦宅子的時候,咱們肯定又有更厲害的書啦!”

雲瀾怔怔地望著宋淩霄。

“雲瀾,雲瀾?”宋淩霄把手掌在小孩眼前晃了晃,小孩該不會是被這麽多錢嚇傻了吧?

“公子,我……”雲瀾終於出聲了,聲音細細小小的,像蚊子一樣微弱,“我用不了那麽多錢,公子之前給我的二十兩,就夠我用好久的啦。一千兩銀子……雲瀾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