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三只老狐狸和一條傻狗(第3/6頁)

宋郢道:“遵旨。”

宋郢自屏風後走出,來到三人面前,朱勿用賜座一旁,顯然已經摘出了這個戰鬥圈,苟玉書跪趴著,沈冰盤跪立著,沈冰盤雖然有禦前免跪的權力,但是此刻,他卻恭恭敬敬,絲毫沒有起來的意思。

宋郢先對朱勿用和沈冰盤行了個禮,接著,他轉向苟玉書,問道:“苟大人是大理寺卿,主持三法司會審,審理朝中大案要案,自從元若三年元月上任至今,也有兩年六個月了,經苟大人之手的案子,總是破得特別快,寧死不屈的嫌犯,到了苟大人手裏,也挺不過三天,這般手段,真是令我們詔獄自愧弗如啊。”

苟玉書沒想到宋郢竟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不由得冷汗涔涔:“宋公公,既然今日說的是‘反書案’,咱們就說‘反書案’吧。”

“苟大人,誰給你定性的反書?哪兒來的‘反書案’?根據大兆律第四篇第一百三十條,凡是舉報反書者,必須經過皇上禦覽,親手朱批,才能定性為反書,此乃祖宗成法,為何這樣規定,苟大人身位大理寺卿,一定很清楚吧?”

苟玉書支支吾吾道:“這……這是因為……”

“既然苟大人不知道,那我來替大人解惑吧,”宋郢慢慢說道,“祖宗成法有一條規矩,因言獲罪,慎之又慎。言語雖為思想之表達,卻具有不確定性,落實到文字上,可以被曲解、被扭曲,如果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定一個發言者的罪,很容易導致言路阻塞,國朝聖祖曾經援引《國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一種言論甚囂塵上,不管它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對的還是錯的,作為臣子,都沒有阻攔它上達天聽的權力,君王聽取了庶人、近臣、親戚等等不同層級不同身份的人的聲音之後,斟酌取舍,事情才能順暢地進展而不會產生悖逆。”

“君王聽到一種言論,尚且還要斟酌,還要聽取其他言論來判斷這種言論是否偏狹,是否有可取之處,苟大人卻僅憑一人之力,就將深受百姓喜愛的一本書定性為反書,請問,苟大人,是誰給你這樣的權力呢?”

暖閣內一片默然。

苟玉書不由得發怔,他之前竟以為宋郢外表太過陰柔,只適合侍奉君王,不適合統帥內廠緹衛,現在看來,實在是大錯特錯了,宋郢雖然是閹人晉身,但這信手拈來的學識,絕非一般太監可比,幾乎與科甲出身的士人無二了。

然而,眼下不是苟玉書驚嘆宋郢學識的時候,他已經下定決心,一條道走到黑,怎麽都不認他有錯,他只是一腔赤誠,想為皇上分憂而已!

“臣下並未獨斷擅行,臣下接到沈大人的舉報之後,出於一番拳拳赤子之心,容不得君父治理的天下被人玷汙,容不得一本盛行於民間的書裏有這麽多違反大兆律的描寫出現,臣下擔心這書會毀壞世道人心,將皇上和先帝這麽多年來治理得淳樸風俗,毀於一旦!因此才急匆匆寫了奏折,呈奏禦前,請皇上聖裁!”苟玉書此時也鎮定下來了,沒錯,他就咬定,這個事兒不是他要無中生有,是沈冰盤先舉報到他這的,然後他看了看,發現裏面確實有他覺得反動的地方,出於忠君愛國之心,他就把這本書舉報的皇上這兒來了,這總沒有錯吧?

“宋公公,若是你主張,任何一種言論都有上達天聽的權力,那為什麽容得下一本穢書,就容不下我的舉報呢?”

眼看著苟玉書還在垂死掙紮,宋郢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說道:“苟大人,你前日裏親自帶人上門捉拿淩霄書坊的人,口口聲聲說《銀鑒月》是反書,難道還是一種‘言論’嗎?你不是已經執行了麽?你未通過皇上的禦覽,禦筆親批,就將《銀鑒月》定性為反書,還親自去捉拿‘罪犯’,這件事你不會忘了吧?”

苟玉書猛然擡起頭,看向宋郢。

而宋郢這正低垂著眉眼,似笑非笑地望著苟玉書。

苟玉書在這一刻突然明了,其實三法司早就不是三足鼎力的三股勢力了,大理寺、刑部加起來都沒有一個內廠緹衛強,論信息網,論情報搜集能力,論執行力,宋郢手中的力量,才是真正可怕的實力。

一旦信息不對等,苟玉書的行動在宋郢眼中就像透明的一樣,苟玉書想要在他面前胡攪蠻纏,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原來,宋郢早就看穿了他的行動,而且很有可能,在他進入東暖閣之前,就已經把他的行動匯報給了皇上。

這件事朱勿用知不知道,沈冰盤又知不知道。